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螺螄粉成功破圈后,如春筍破土,產業發展迅速,短短幾年時間,袋裝銷售收入達500多億元。螺螄粉的規模化發展,帶來產業升級,從小作坊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機械化方向發展。
曾經,螺螄粉還只是柳州市的街邊小吃。如今,螺螄粉已在全國圈粉并走出國門,擁有百億級市場。廣西柳州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達到501.6億元,其中袋裝柳州螺螄粉銷售收入達151.97億元,同比增長38.23%。一碗小小的米粉已串起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2021年還印發《加快推進柳州螺螄粉及廣西優勢特色米粉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廣西優勢特色米粉全產業鏈,力爭實現米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并引導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唐機文表示,2021年以來,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產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螺螄粉出圈,帶動螺螄粉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僅2021年上半年,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為110億元,而配套產品(腐竹、酸筍、螺螄肉等)產業銷售收入更是高達130億元。
配料需求的激增,帶來的是生產難題,僅靠傳統小作坊人工生產難以滿足規模化市場需求,也難以把控品質安全和穩定,引進包裝機、食品安全檢測設備、
發酵設備、炒鍋等,加強機械化、智能化生產是螺螄粉企業發展趨勢。
在柳州市新興工業園,一家預包裝(袋裝)螺螄粉企業機器人外
包裝生產線投產,日產量30萬袋,相較去年提升1倍。進入廠區內,4條機器人生產線正在生產。螺螄粉配料包經傳送帶不斷向前投料,吸盤在通過攝像頭定位,在將料包準確拾取放進預定的格子內。為提高準確率,每個環節設置有兩個吸盤互為補充,防止單個故障導致生產線停滯。隨著酸筍、辣椒油、腐竹等配料配齊后,再由自動裝袋機包裝。下線階段還進行稱重,剔除在公差外的產品避免料包漏裝,穩定且高效。該套設備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突破了長久以來柳州螺螄粉外包裝組裝自動化的難點,將原來一條生產線上的15個人壓縮到2個人。
螺螄粉的配料炒制也十分重要,以前主要靠人工翻炒配料,容易出現粘鍋、翻炒不勻等情況,還需有人時時看守。后來,使用自動炒鍋代替人工翻炒,效率相比之前翻了6倍,省時省力。
柳州螺螄粉袋裝大部分通過電商銷售,訂單不確定性較高,而食品保質期較短,得根據訂單量實際情況生產。按照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要把產品生產出來,就要先去招很大的一批工人,工人招進來之后,如果這個活動結束了,那這個時候訂單跟不上,企業員工怎么辦?但如果有設備就能很好去服務和平衡,自動化生產線,能靈活應對生產量變化,就算遇到電商大促爆單,也能從容應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