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1月10—20日公開征求意見。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意見》提出,到2025年,輕工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占工業比重基本穩定,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更加優化,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位勢明顯提升,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意見》列出了多項關鍵技術研發工程,包括高速PET瓶旋轉式吹瓶機、高速無菌紙灌裝機、新型洗滌裝備、特殊纖維處理關鍵設備及電氣控制系統、液體食品
無菌罐裝包材及設備、毒害物質檢測試劑及設備、嬰幼兒配方乳粉功能基料、在線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等。
《意見》提出,要增加升級創新產品。推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圍繞健康、育幼、養老等迫切需求,大力發展功能食品等。促進優秀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一批傳統工藝研究創新基地、大師工作室,推動“地方小吃”傳統食品工業化。列出了多項升級創新產品制造工程,包括針對老年、嬰幼兒、運動人群等特殊人群的膳食食品,營養強化食品,菜肴類、自熱方便以及功能性罐頭產品等功能性食品。新型功能發酵制品、發酵水產食品、發酵肉制品、高附加值復合型功能性益生菌發酵食品、食用酵素產品等生物發酵產品。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國外消費群體發展多樣化、時尚化、個性化、低度化白酒產品。將糖品從甜味劑發展到食品、藥品、飼料、精細化工、環境、新材料工業用途的產品,高端生態等多品種食鹽及日化、生活鹽產品。
《意見》提出,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一是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深入實施輕工產業基礎相關領域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提高基礎產品質量,提升先進基礎工藝普及率,促進成果創新示范應用。大力開發塑料制品、家用電器、造紙、皮革、食品等行業高端專用裝備。二是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編制家用電器、皮革、五金制品、乳制品等重點領域產業鏈圖譜。推動畜產品、谷物食品、水產品等大宗食品的全產業鏈升級。支持乳制品、罐頭、釀酒、糧油等行業建設優質原料基地。三是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綜合應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開展以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為核心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推動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塑造數字“三品”發展新優勢。食品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推進工程包括:在線檢測與智能化控制系統,釀造、產品包裝過程智能化技術等;酒業生態、營銷、生產大數據全產業鏈服務平臺,釀造智能化、包裝自動化制造技術等;全產業鏈的智能化信息采集、監控、分析和控制技術等;面包、餅干、傳統蜜餞智能加工設備等。四是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鼓勵輕工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跨界聯合,在研發設計、運營管理、質量監控等方面開展合作,推動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協同。
綠色環保是工業健康發展的目標,《意見》明確,加大食品、皮革、造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業節能降耗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額標準,樹立能耗標桿企業,推動能效對標達標,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提高罐頭等行業產品回收利用率。要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發展工程,大宗油料、糧食綠色加工技術及食品加工過程危害控制技術等。先進膜分離、色譜分離、連續離交等清潔生產技術,酶蛋白清液發酵控制技術,氨基酸、淀粉糖、酵母等生物發酵產品的綠色制造技術,硫酸鈣等固體廢棄物、污泥資源化技術,廢水沼氣純化制清潔能源技術等。釀酒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零碳工廠”“零碳產區”試點等。糖料熱能優化集中控制及高效煮糖系統。甘蔗和甜菜預處理及適應性改造技術、高效澄清過濾技術。食鹽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及鹽業綠色制造技術。《意見》提出,全面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引導綠色產品消費。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