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驅動下,低溫酸奶正從上一個時期處于消費熱潮期的常溫酸奶手中接過交接棒,成為時下乳制品市場與資本市場關注的“寵兒”。面向消費者對食品健康與品質屬性的要求增強,業內人士指出當下低溫酸奶賽道的競爭已經不止于品牌建設,以優質奶源、工藝創新、質量把控為基礎的供應鏈完善尤為重要。
乳制品較高的營養價值使其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隨著近年來人們的消費水平與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更是加速推進我國乳制品市場的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乳制品銷售規模已經達到6385億,并形成液體奶、酸奶、奶粉、干酪、奶酪棒等多樣化的產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應用場景的多元化需求。
其中,近年來酸奶市場銷售額的持續增長和其未來在乳制品市場占比份額或將達到42%以上的發展態勢也促使業內加速在這一賽道的布局。而隨著近年來常溫酸奶日趨飽和,乳制品市場的低溫、低糖、短保趨勢日益明顯,以及得益于近年來冷鏈物流基礎設備不斷搭建與完善起來,以低溫酸奶為代表的乳制品品類也得以在消費者教育更加普遍化的基礎上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所謂低溫酸奶,主要是指以生牛乳為主要原料,經殺菌、加入發酵菌種發酵完成后直接低溫儲運觸達消費者的一種酸奶,較之常溫酸奶少了發酵后再殺菌處理的環節,因而能夠更好地保留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并形成易于人體吸收利用的多種營養物質,在健康需求不斷提升的當下此類產品的火熱具有其必然性。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以冷庫、冷藏車為基礎的冷鏈設施為低溫酸奶降低儲運損耗、延長運輸半徑帶來助力,低溫酸奶的新鮮性和更勝些許的口感也使其成功斬獲人們的關注。
當然,在眾多企業加速在低溫酸奶賽道圈地跑馬、新老品牌共生的大背景之下,業內人士的一大共同觀點在于當下低溫酸奶的競爭正在向差異化、專業化、品質化等靠攏,把握住供應鏈優勢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而這里所提及的供應鏈主要涉及到奶源、自有工廠、科研實力、冷鏈物流幾大方面。
縱觀當下的低溫酸奶上游生產,有品牌于去年底投入1.3億元自建生產線并在隨后取得自有酸奶工廠生產許可認證,同時也加速與源頭牧場取得優質奶源供應合作和產品研發創新,打造更加完善的供應鏈,形成飲用型、機能系列、基礎系列等多類別的產品;另有一深耕低溫酸奶領域數十年的企業則先后構建起雙質量認證體系內控標準、專屬冷鏈系統、生產工廠且優選菌種,確保生牛乳及時冷凍至4℃并在后續冷鏈運輸至工廠以及加工、儲運過程中均保持同一溫度標準,為低溫酸奶品質把好關。
總而言之,低溫酸奶品質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則將為品質賦能,也是如今市場激烈競爭中形成差異化優勢的重要方面。對于眾多入局的企業來說,除了摸索和創新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也要重點關注自身供應鏈的構建與完善。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