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和消費需求多元化趨勢,具有便捷化、口味穩定和豐富等特點的復合調味料發展速度快于整體調味品市場。在此影響下,復合調味料不斷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市場規模也在快速擴大,同時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用于調和滋味、氣味,并具有去腥、解膩、增香、增鮮等作用的調味品在飲食、烹飪和食品加工中得到廣泛應用。調味品在發展過程中根據我國的飲食文化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調味品體系,在食品板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調味品行業表現持續向好。
隨著“懶宅經濟”的崛起,其中復合調味料行業發展迅猛,站上了風口。數據顯示,2018年復合調味料行業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2020年我國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約為1500億元,2021年預計將達1658億元。而在在備受關注的復合調味料市場中,賽道逐漸擁擠,新興品牌收獲投資、老牌調味品品牌加碼布局,還有餐飲品牌跨界而來。
例如天味食品在加速布局復合調味料市場,通過募資進行產能擴張,即用于火鍋底料、川菜調料的產能擴張;海天味業也上線了一系列“快捷方式”中式復合調味料,包括香辣小炒醬、清香燜鍋醬等7款產品;還有新希望味業、四川丁點兒食品、圣恩以及安記食品也入局,并在復合調味料賽道不斷創新。
受益于各大生產商的加碼,復合調味料品類日趨豐富,產品系列多達20余種,其中包括家常小炒醬、鹵料系列、串串系列、燒烤系列、水煮系列等。雖是如此,復合調味料市場競爭加劇。行業人士認為,面對競爭,又在消費端不斷倒逼產業端的背景下,如何做產品創新、生產模式的升級以及整體渠道的一個迭代,在增強市場競爭力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了解,有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兩條全自動生產線,生產出風味獨特的粉類調味品,同時又通過對關鍵工藝的參數設計,提高調味料生產效率和質量,并在投料、配比、混合、干燥、包裝等方面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和連續化,以及實現質量控制的無盲區。實際上,加快復合調味料生產技術改革,對于生產模式的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內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追趕的催化下,復合調味料生產技術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步伐加快,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筆者獲悉,智能MES系統通過安裝工業互聯網網關及數據采集模塊、
傳感器等以及軟件改造,實現調味料配料從分鍋、稱量、投料到質量管理、成品出入庫方面實現全流程管理,實時監控設備、人員、物料運轉情況,實現高效、高質量生產。
B端餐飲連鎖化趨勢對復合調味料需求,以及越來越多年輕人作為“烹飪小白”對復合調味料的需求較大,巨大市場增量彰顯著復合調味料行業是一片藍海,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而未來能夠做好產品創新、生產模式的升級以及供應鏈等布局的企業或能在復合調味料賽道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其中,就生產模式的升級來看,以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日新月異,企業要加快生產模式智能改造,駛入創新“高速路”,有助于構建核心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