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情況顯示,上半年餐飲收入21279億元,同比增長9.4%,展現了穩中有進的發展趨勢。近兩年,餐飲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也在不斷涌現新的發展形態,智慧餐飲就是其中之一。而烹飪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智能設備的使用,進一步加速了餐飲業的智能化發展。
烹飪機器人解放程序式烹飪人力
餐飲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很多餐飲連鎖店的成長,但一些餐廳的出餐率跟不上巨大的客流量,使得消費體驗降低。另外,廚師的人為因素也讓一些連鎖餐飲店的口味難以達到標準化。據了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有一些智慧餐廳已經開始用烹飪機器人取代廚師。
烹飪機器人把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烹飪技術相結合,將傳統的烹飪工藝轉化為機器可解讀的語言。并通過自身的鍋具運動機構、工具運動機構 、火候控制裝置和其他必要輔助裝置,使得機器能自動完成烹飪過程,實現烹飪的標準化與自動化。
烹飪機器人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程序式烹飪的人力。目前,烹飪機器人市場也正朝著數據化、深度化、平價化發展,通過
提升機器人感知和判斷的能力來構建更加聰明的機器人。
送餐機器人帶來良好的交互體驗
近年來,中國人口紅利逐漸下降,人口老齡化,這給餐飲業帶來了勞動力不足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成熟,能夠實現人機交互的服務型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得到了餐飲業的青睞。
送餐機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餐廳的檔次,為餐廳帶來更多的客流量。更重要的是,送餐機器人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并能緩解目前餐飲服務業面臨的“招工難”局面。隨著深度學習算法以及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智能語音等多種智能算法的應用,送餐機器人的
機器視覺、人機交互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據了解,某送餐機器人制造企業采用激光雷達、RGBD深度相機、超聲波、IMU、編碼器等多傳感器融合算法,實現了3D構圖及定位,從而實現厘米級實時定位和高精度地圖構建,機器人行動流暢度以及避障靈敏度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小編結語:如今,“智慧餐飲”已經成為餐飲界的熱詞。烹飪、送餐等機器人的應用不僅能有效優化就餐體驗、減輕餐廳運營的人力成本,還能幫助餐飲業實現從低人效、粗放型向精細化、益方向轉變。可以預見的是,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即將迎來大爆發,對此,相關設備制造商也要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提高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普及率,從而推動餐飲業的整體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