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餐飲機器人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門議題,如
炒菜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目前,不少餐飲企業已出現了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案例,尤其是在傳菜這個任務上。隨著機器人研發技術的進步,目前,餐飲機器人已經走出了過往的“陰霾”,在技術與成本上均實現了突破性進展,這給傳統的餐廳吹來了一股科技新風,也將解決日益上升的勞動力成本等問題。
炒菜機器人
日前,某電商的未來餐廳在天津正式開業,從點餐、配菜、炒菜、傳菜到用餐、結算,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后臺貫穿餐廳運營全過程。據相關人員介紹,消費者進入餐廳后采用掃碼的方式進行點餐,后臺系統接收客人菜單后將提前備好的菜品及佐料分配給炒菜機器人,機器人根據相應的程序設定完成菜品制作。
據了解,炒菜機器人會根據菜譜完成焯水、焯油、翻炒等工序,將提前準備好的配菜按智能推薦順序放入鍋中烹制。由于在鍋底設置測溫點,鍋蓋設置一個
傳感器,四位一體讓溫差控制在1℃左右,準確掌握每一道菜的火候,實現全程無油煙。與此同時,采用螺線槳,實現了360°翻炒無死角,并且通過貼底攪拌保證炒菜不糊鍋,保證菜品的風味口感。
送餐機器人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租金、員工成本、食材成本永遠是經營中成本的“三座大山”。另外,由于傳菜員這類崗位技術含量相對低、流動性大、招聘難度高,并且隨著市場對傳菜員需求的增加,成本也進一步上漲。同工業機器人一樣,送餐機器人實現商業化落地,或將解決日益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問題,甚至能幫助餐廳提高傳菜效率。
筆者獲悉,在廣州一酒家餐廳,用上了機器人“服務員”,給傳統的餐廳吹來了一股科技新風。再如,國外一家餐飲引進送餐機器,不僅得到當地各大媒體的熱切關注,還成為當地智慧餐廳標桿。據工作人員介紹,送餐機器人解放了服務員勞動強度,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招工難”的餐飲服務業局面。
據了解,一臺送餐機器人每日平均傳菜量超過330盤以上,在節假日高峰期單日傳菜量達到500盤。兩臺機器人即可完成4名專職傳菜員的工作量,并且效率達到人力的2倍左右。另外,送餐機器人還可以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更無跳槽風險。這從根本上為餐飲企業節約大筆人工費用,同時解決了“招工難”、“管理難”等多重餐飲服務難題。
小編結語:餐飲機器人不僅帶來了效率與成本上的價值,更進一步幫助餐飲行業順應科技時代的潮流,實現自我升級與數字進化。隨著5G技術的落地,餐飲機器人也將與5G結合,通過萬物互聯與機器人、平臺乃至顧客進行連接互動,讓整個餐飲行業的服務迎來結構性的變化。與此同時,實現餐廳機器人的信息共享與“無縫配合”,讓機器人餐廳運行更加流暢,管理更加完善,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
總的來說,餐飲機器人的加入,不僅為餐廳帶來諸多吸引力,還真實起到了“替代勞動力”的作用。當然,餐飲機器人從來不是為了全面取代人,而是為了讓人去做更有意義與不可替代的工作。讓人與機器人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助力餐飲業的智能化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