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實現更安全、更綠色、更健康發展,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加強濫用抗菌藥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生豬屠宰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肉類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及公開承諾活動;中國肉類協會聯合肉類企業和其他行業協會,發出全產業鏈共同實施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倡議以及提升肉制品質量共同行動的倡議,為我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會氛圍,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近日,2023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開幕,作為肉類產業周的主要活動之一,2023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9月19日在重慶舉辦,與會嘉賓圍繞推進質量安全社會共治、實現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共同研討抗菌藥綜合治理與養殖生豬屠宰標準化、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等重點工作,為我國肉類產業更安全、更綠色、更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推動肉類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中國肉類協會會長、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李水龍指出,必須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的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生產國和消費國,堅持更安全、更綠色、更健康是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和總路徑。肉類產業鏈各環節已經聯合起來,積極行動,養殖減抗達標場已經在攜手合作。”
當前,我國肉類產業發展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樹立大食物觀、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我們要認真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加強科學治理,著力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新期待。”
“肉類食品更安全、更綠色、更健康,是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我們扛在肩上的責任與使命。”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功民說,一直以來,農業農村部始終把保障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擺在重要位置,緊緊抓住養殖用藥和畜禽屠宰兩個關鍵,以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生豬屠宰標準化為重要抓手,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孔亮強調,標準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是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要全力抓好標準化工作,引領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指出,到2025年,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穩步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基本建成??琢琳f,要充分發揮好標準化對肉類產業,特別是前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性、保障性、引領性作用,全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屠宰行業提檔升級
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多措并舉開展了行業專項整治,生豬屠宰行業標準化、規?;?、機械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然而,一些屠宰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設施設備落后、操作不規范、管理水平低下等問題依然存在,注水注藥違法違規現象仍有發生。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副主任馮忠澤表示,《生豬屠宰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屠宰GMP”),是推動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保障肉類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需要,同時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要全面實施屠宰GMP,規范生豬經營行為和政府監管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屠宰行業秩序,加快推動行業提檔升級,進而帶動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王功民提到,農業農村部自2013年承接屠宰行業的管理職責以來,持續加強法治建設,先后完成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修訂,畜牧法專門新增加了畜禽屠宰一章,為畜禽屠宰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持續完善畜禽屠宰標準體系,獲批發布的39項國家標準、40項農業行業標準,覆蓋了生豬、牛、羊、家禽等主要的畜禽種類,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持續組織開展畜禽行業的專項整治,清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屠宰場點,始終對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有效維護了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全國生豬屠宰場從1.5萬家降到了5600多家,減少了62%。
重慶是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同時也是健康養殖標準屠宰的積極踐行者。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詹仁明介紹,近年來,重慶推進減抗養殖屠宰標準化創建,全市100家養殖場開展了減抗的試點示范,7家獲評國家減抗達標場,17家屠宰場開展標準化示范創建,1家獲評國家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場。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合格率達到100%。
把養殖減抗做深做實
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多個部門,先后發布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王功民表示,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持續組織實施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經不懈努力,2021年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總量3.25萬噸,較2017年下降了22.2%。“我們持續完善產品中最大獸藥殘留限量標準,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2615項國家標準,基本實現了畜禽產品可食用組織的全覆蓋。”除此之外,近年來,七部門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規范畜禽養殖規范行動陸續實施,安全用藥制度全面落實,雞蛋、烏雞等合格率顯著提高。
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目前共有14家部級減抗達標場,278家省級減抗達標場,今年又有338家規模養殖場推廣減抗新型養殖模式,全省參與減抗養殖活動的養殖場數達到727家。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馮雪領分享了推進減抗的主要做法:一是藥物管控,嚴把獸藥準入關,全過程追溯,開展綜合整治,加大宣傳力度;二是飼料配方優化,部里出臺了相關公告,推動實現飼料無抗生產的同時,鼓勵企業研發;三是病的控制,規范處置醫藥廢棄物和無害化處理病死禽獸,綜合合理制定各類疫病程序、檢測,做藥敏實驗,做到精準用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食品安全作為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布局去統籌謀劃、統一部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監督管理、產業發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檢查,開展食品監督籌建,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有力維護了食品安全穩定向好的態勢。馬純良指出:“食品安全是美好生活的標志,希望廣大肉制品生產企業,加強市場調研,關注消費需求,圍繞營養健康,研發出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食品。”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