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博覽會即將舉辦,第二屆中國露酒T5峰會剛剛落下帷幕……在中國酒類產業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新酒飲”越來越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賽道。正如宋書玉理事長所言,新作為是中國酒業發展的亮點,新的消費體驗必然伴隨時代而重新塑造。
隨著Z世代逐步占領消費主場,一個更為豐富、更加多元、更具個性的新消費時代也已經悄然而至,創新成了中國酒飲市場中眾多酒飲品類的共同命題。
本文從酒飲品類、行業機會兩個方面詳盡探討了中國酒飲品牌如何于創新命題下找到其擁有確定性未來的方法,進一步道出了中國酒飲在迎來而來的Z世代消費主場中贏得發展先機的外部新機遇。
不同酒飲品類 共同的“創新”主旋律
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提到,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著力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
在品質消費的需求下,酒飲行業的創新便不再局限于產品的創新,更在于通過構建起風味與文化的場景式體驗,與消費者建立真實而深厚的情感聯系。
于白酒、黃酒等傳統酒類來說,百花齊放的“年輕化”營銷就是其在多元化創新之路上的具體表達。茅臺以冰淇淋為連接點,將觸角延伸到了更多年輕群體中;瀘州老窖則在冰飲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堅定;于2019年成立的黃酒品牌冬趣,也基于新時代自帶的創新基因,積極入駐米其林餐廳。
不斷創新、適應市場變化的中國傳統酒類在呈現出更豐富的“年輕化”舉措的同時,也在新的消費人群中發現了新的消費需求,并于新的消費需求下搭建起了新的消費場景,從結果上讓產品成為消費目的,而不僅僅是被當做特定場景下的“功能”選擇。
今年以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以及即將舉辦的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博覽會體現出了中國酒類發展的明顯趨勢,啤酒高端化、葡萄酒多元化、威士忌本土化、低度潮飲個性化等發展方向愈發明朗。
在啤酒賽道,產品創新與品牌升級成為啤酒企業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重要途徑;在葡萄酒賽道,《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等標準的逐步落地,讓中國的葡萄酒故事有了更多中國式表達方式;在以威士忌為代表的洋酒賽道,遍地開花的國產威士忌酒廠也預示著中國威士忌的競爭已經正式拉開序幕……
無論是對中國傳統酒類來說,還是對進入中國市場的其他酒類來說,品質消費都是其共同面臨的新時代消費背景。促成品質消費趨勢的Z世代消費群體,也是其需要搶占的主力消費群。創新,成為了不同酒飲品類的共同主旋律。
外部新機遇 催生行業新未來
來源于酒類品牌的創新,能否在消費端釋放出明顯效能?也許渠道變遷與海外市場的疊加機遇,是酒類品牌能作出肯定回答的重要支撐。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酒行業早已跳出了以傳統批發零售模式為主導的銷售渠道,而是通過對渠道策略的創新與優化,建立起了擁有更高轉化效率的線上渠道與自有渠道。
就線上渠道而言,酒企一方面可借助渠道實現引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正品、多品牌、全品項、配送到點”等優勢獲得競爭力。近幾年興起的即時零售,就是酒企普遍選擇的線上渠道之一。
據相關研究,2022 年與 2020 年相比,啤酒、蒸餾酒、白酒三大酒類在即時零售渠道上的銷量增速遠高于總體市場增速:啤酒類增長了 83%,蒸餾酒類增長了 628%,白酒增長了 554%。
而在建立自有渠道方面,除了線下的專賣店,線上的品牌商城也是重要形式。協會積極深化各種渠道,在政企協三方合作、酒旅融合、產區價值發掘、推動科技創新成果進行渠道轉化等方面不斷發力,不僅踐行酒問化傳播者的角色,更致力于推動各名優酒企成為從產品到商品全鏈條的鏈接者、數字化營銷的踐行者,以及渠道的協同者。
除了渠道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也為中國酒業提供了可以大有作為的舞臺。
一直以來,協會針對中國白酒國際化不斷發揮協調與引領作用,積極推動“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遺”、推動“中國白酒國際標準”、鼓勵名優酒企抱團出海、、舉辦國際化展覽展會、不斷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協調關稅等政策……以產區之名、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名、以中國酒文化之名,不斷提高中國美酒的傳播聲量,引發國際消費者熱烈反響。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酒品牌也在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從此角度看,無論是激發中國酒類品牌的創新力,還是推動中國酒類市場的多元化,以國際化為目標的“雙向交流”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從身處新消費時代的變局之中,到成長為破局的變量,中國酒類品牌不僅依托內部創新走出了別具一格的發展之路,也在渠道變革以及開拓國際化市場的外部新機遇下,抓住了入局Z世代消費主場的入場券。
而內部創新也是酒類品牌抓住外部機遇的重要前提,基于創新的未來中國酒飲市場,不僅是聚焦產品與場景的品質化新時代,也將是聚焦綜合實力的國際化競爭新時代。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