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海香風處的茶農正當忙。這幾日,桐廬縣分水鎮三溪村西沖自然村的西沖茶果園項目基地里,茶農們正給剛過緩苗期的茶苗進行追肥。“2月底,我們剛種下200畝的茶苗,目前共有550畝的‘中白1號’‘新安2號’白茶。”項目負責人,也是該村鄉賢陸文聰介紹,“得益于這塊山地的小氣候條件好和白沙巖石的透氣性好,產出茶葉的品質會更好,也更香。”
“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早在北宋時期,桐廬所產的茶葉已是貢品。目前,桐廬共有茶葉種植面積4347公頃,年產茶葉總產量5600噸,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2.2億元。盡管已培育出雪水云綠、天尊貢芽、蘆茨紅等名優茶品牌,但這些年桐廬茶產業始終不瘟不火,如今,“產業強縣”戰略的深入推進下,又將如何進一步提升茶產業的競爭力?
“每年1億元,支持鄉村產業發展!”4月6日,在桐廬縣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桐廬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吳濤強調,今后桐廬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平面以種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為主,垂直面以發展特色農業(主要是茶產業等)為主,同時還發布桐廬縣“三農”政策,這其中,茶產業專項政策從良種引進、連片流轉、標準化茶園建設等方面,對桐廬茶產業進行全產業鏈扶持,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對照著當日的茶產業政策細則,陸文聰和三溪村村委對投入2000萬元的現代精品農業示范園區項目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推動茶產業發展方面,桐廬縣農業農村局經濟發展科科長湯斌介紹,多年來,桐廬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每年將農業產業財政扶持資金的40%的用于持續完善茶園基礎設施,開展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建設集生產、加工、營銷、品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茶業生態園,促進茶產業集聚發展。
游園采茶、動手制茶、品一桌茶宴……正值茶葉采摘黃金期,浙江省省級生態茶園——桐廬恒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茶莊園內游人如織。“桐廬旅游資源豐富,可以嘗試‘茶旅融合’,打通產業鏈條。”自2015年起,恒信農業負責人喻澤靈就著力推動茶文旅創新發展,讓“茶”跨界出圈,通過引進先進經驗和技術,逐步開發了四季蔬果采摘游、茶文化休閑游、茶產業體驗游項目,同時結合茶園地形,新增了越野體驗項目。截至目前,恒信農業已擁有500畝茶莊園,建成3200平方米的茶葉制作車間,形成了“公司+莊園+農戶”的發展模式,集種植、加工、銷售、體驗研學一條龍生產經營模式。
此外,在實現以茶促旅、以旅興茶,提升茶葉綜合效益的同時,桐廬還謀劃“以銷促產”,持續尋求茶產業的“突圍路”。“我們對接杭州藝福堂茶業公司,每年收購本地農戶450噸青葉原料,如此每年可為茶農增收近2000萬元。”湯斌介紹,藝福堂近兩年還投入1.38億元在桐廬經濟開發區建設藝福堂數字化龍井茶產業園,投產完成后,將成為浙江省最大的龍井茶生產加工基地,輻射帶動更多的茶農致富。
一片小小茶葉,蘊含著桐廬豐滿的歷史和文化。未來,桐廬將以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重點推進百江片區有機茶基地建設、分水鎮保安片區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瑤琳茶莊園和合村微茶園建設、藝福堂智能化龍井茶生產基地建設、品牌建設、茶文化建設等六大工程,著力打造提升“雪水云綠”“天尊貢芽”二大區域公用品牌,逐步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為主導,其他品牌為補充的多層次、多門類的產品品牌體系。
眼下,在桐廬,以茶為序的鄉村共富曲正悠揚。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