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則“衛健委傳來好消息,米糠、麥麩有望重回百姓餐桌”的消息引發熱議。該文引用了國家衛健委針對《關于促進米糠回歸人類食用提升國民營養的建議》的答復,衛健委方面表示,將積極開展米糠營養價值研究和有關標準修訂。對此,部分網友表示無法理解,也有網友認為,米糠生產的部分產品早已面世,挖掘米糠營養價值能夠有效促進糧食減損。
米糠是稻谷加工的主要副產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米糠僅僅作為飼料使用,將其作為人類的食品或多或少讓人感到新奇。事實上,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米糠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以及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有食用米糠問世,我國也正在推進米糠重回餐桌。
業內人士表示,米糠重回餐桌并不是糧食緊張的表現,而是一種健康飲食的選擇。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越發追求糧食的精細化和口感,為了迎合消費需求,企業在加工時會將谷物的皮層和胚芽幾乎全部去掉,僅留下胚乳部分。這樣的加工方式雖然保證了谷物的口感,但是卻使谷物的大部分營養成分流失,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費。推動米糠重回餐桌對于增強國民健康以及減少糧食浪費都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稻谷往往是露天晾曬,難免沾上灰塵和細菌,這也使得米糠的安全性沒有保障。因此,米糠流入餐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保證其安全性。國家衛健委在針對《關于促進米糠回歸人類食用提升國民營養的建議》作出的答復中提到,米糠回歸餐桌需要建立米糠無害化評價體系,米糠需要符合人類食用標準;需要加強米糠制品安全監管,嚴守米糠原料品質關,規范米糠加工生產;需要將無害化米糠(即食米糠或食用米糠)列入“藥食兩用”名單。
此外,由于米糠適口性差,加強加工技術攻關對于促進米糠回歸餐桌同樣重要。據了解,米糠還不能單獨作為主食供人食用,一般需要走深加工和少量添加的路線。目前,米糠作為食品原料主要用于生產米糠油,一些添加米糠的食品還較為少見。其中,東方集團自主研發了高水分擠壓全脂米糠生產技術,推出了米糠粉、米糠代餐兩大系列產品,并將米糠粉應用拓展至烘焙、飲料等領域。
米糠回歸餐桌對于減少資源浪費、促進糧食減損以及增強國民營養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不過,推動米糠重回餐桌絕不是一蹴而就,國家需要有相應的政策出臺規范米糠生產,同時行業內也要加強技術攻關,解決米糠加工的“卡脖子”難題。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