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縣堅持把草羊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全面落實鏈長制,堅定不移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促融合,構建起現代草羊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產體系,走出了“引育繁推一體化、種養加銷一條龍”的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高質量發展路子,著力打造百億級羊產業大縣。
一、聚焦草羊產業建鏈。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環縣現代肉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環縣肉羊產業發展五年規劃(2021—2025年)》《環縣草羊業轉型升級全鏈條集群發展1+9實施方案》,推動草羊產業上中下游一體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力爭到“十四五”末,羊只飼養量達500萬只,產值突破100億元,完成羊產業惠農增收人均超1萬元目標。二是加快草業發展。按照“新增一只羊,新種一畝草”的思路,支持龍頭企業、養殖場(社)、農戶廣種草、種優質草,每年種草80萬畝以上。購置投放1.4萬臺(套)牧草種收機械,組建65個專業服務隊,全程機械化作業,每年收儲干草30萬噸以上,青貯飼草80萬噸以上。三是全面鋪開肉羊養殖。按照“一級車間培育良種、二級車間雜交擴繁、三級車間專業育肥、四級車間屠宰加工、五級車間熟食開發”的“五級二元”模式,全力培育壯大中盛肉羊、偉赫奶羊2家國家級龍頭鏈主企業,慶環制種、薈榮草業、牧康牧業等5家省級骨干企業,奧華牧業、民順牧業、隴塬三羊牧業3家本土企業,規范提升合作社,扶持培育專業戶,升級擴大專業村,建成年出欄10萬只肉羊綠色集成產業園1處,鋪開攤子推動肉羊養殖,帶動全縣4.8萬戶農戶開展肉羊養殖。
二、聚焦加工流通延鏈。一是延伸加工鏈。引進中盛公司作為“鏈主”,建成國內一流的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生產線,開發“中盛環有”系列產品85種,累計屠宰肉羊93萬只,產值達到18億元以上。引進金川、圣農、中植等上市企業參與羊產業開發,籌建50萬只羊肉精深加工廠,開發“全羊產品”,著力提升羊產業附加值。二是優化質量鏈。堅持“五好標準”,持續完善溯源體系建設,嚴把檢疫嚴關,確保“環縣羊肉”品質相符、質價同優、價效雙升,入市“環縣羊肉”知根溯源、全程監管。三是拓展銷售鏈。建成電商中心,通過開設電商網店、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宣介環縣羊肉,2022年已實現線上銷售額8.26億元。深挖線下銷售渠道,謀劃在北京、西安等城市建設冷鏈配送中心。環縣中盛公司憑借優質的“中盛環有”系列產品打開國內國際市場,成為百勝集團、海底撈羊肉食材的核心供應商,遠銷阿聯酋、迪拜。與山東水發集團聯合開拓新疆、山東等地種羊市場,逐步實現環縣肉羊種羊賣向全國。
三、聚焦科技創新補鏈。一是堅持種質優化賦能。堅持向良種要效益,引進高新育種技術,建成“肉羊種質創新中心”,扶持培育“中環肉羊”地域新品種。依托規模養殖場(社),建成“五級二元”雜交示范點46個,擴繁選育繁殖好、生長好、肉質好、產肉率好、抗病性好的“五好種羊”,在滿足縣內養殖需求的情況下,累計對外供應優質種羊4.8萬只以上。二是堅持科學飼養提能。探索優化草料比例,均衡營養搭配,完善調優“環縣配方”。建成中盛12萬噸飼料加工廠,開展精補料和濃縮料加工,累計生產各類飼料15萬噸。牧康豐茂草產業聯合社收儲加工秸稈,生產配合飼料,累計加工作物秸稈5萬噸。建成全日糧加工點26個,累計生產供應全混合日糧(TMR)、全發酵日糧(TMF)4500噸。三是堅持人才培育引智聚能。大力實施“百千萬”人才引育工程,引進國內外養殖行業專家60多名,組建國際、國內和地方3支人才隊伍,培養養羊大學生超千人,培訓職業養羊農民1.9萬人。成立以環縣現代羊產業研究院、草產業研究所、奶山羊研究所、肉羊科技發展研究所、環州羊肉食品研究所為核心的“產教聯盟”,與甘肅畜牧工程技術學院聯合開辦畜牧獸醫“2+3”大專委培班,為養殖一線輸送高水平技術員,推動先進技術在產業鏈上加快普及。
四、聚焦融合發展擴鏈。一是堅持品牌建設增效。每年列支2000萬元用于品牌打造,“環縣羊羔肉”榮登全國十佳羊肉品牌榜首,獲得全國綠色農業十佳畜牧地標品牌,成為國家隊運動員備戰保障產品,冠名“環縣羊羔肉”高鐵列車往返銀川和杭州之間,帶動“環縣羊羔肉”全面走向高端市場,平均溢價20%以上,推動品牌價值實現由10億元到20億元的翻番增長。二是堅持文化賦能挖潛。深入挖掘縣域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培育環縣特色羊產業文化,制作發布《唱起羊歌走環縣》《環縣羊跑出了山溝溝》“羊歌”2首,與湖南電視臺合作制作《尋味》《中國羊谷·善美環州》宣傳片2部,積極爭取承辦世界綿羊大會,借助節會平臺推介展示環縣羊肉,提升環縣羊肉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堅持旅游融合發展。建成環州故城—中國羊肉養生城,承辦各類節會文藝演出、大會賽事等大型活動,累計接待游客9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億元,有效推動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五、聚焦風險防范固鏈。一是加大資金支持。堅持多渠道籌措資金,累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68.56億元。深化“政銀擔”三方合作,創新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設立3000萬元擔保基金、財政貼息2000萬元,投放“金羊富民貸”“金羊供應鏈貸”5億元以上。二是落實保險保障。堅持無保不養,縣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保險補貼,全面落實自然災害保險和肉羊全產業鏈價格指數保險,構建立體化風險保障網。2022年以來,面對肉羊市場價格波動,迅速啟動保護價收購機制,累計交售屠宰肉羊21萬只,穩定了肉羊市場價格和養殖農戶信心。三是加強疫病防控。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推行社會化動物防疫服務,采取集中免疫與補免相結合的方式,高質量、全覆蓋完成動物防疫工作,構建起“規范統一、公開公正、運轉高效”的動物防疫體制機制。累計完成六輪全覆蓋動物疫病檢測凈化,切實控制羊畜布病、小反芻獸疫和包蟲病,確保“十四五”末建成全國第一個無規定動物疫病縣。
作者:郭浩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