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中國水產品預制菜及新零售大會在山東濟南開幕。會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了《水產品預制菜》、《水產品預制菜質量管理規范》兩項團體標準立項的消息,并要求牽頭單位嚴把標準質量關,增強標準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據了解,兩項基礎性通用標準將圍繞水產品預制菜的生產、流通、消費等關鍵環節,對預制菜的原料、加工過程控制、產品品質等進行規范,提升產品質量。
預制菜近年來成為餐飲行業的香餑餑,企業、資本紛紛加快布局預制菜的步伐,以山東、廣東等預制菜大省還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地方預制菜的發展。預制菜廣受歡迎,其品類中又以水產品預制菜更盛。
此前,艾媒咨詢發布了《2022-2023年中國水產類預制菜產業研究及競爭格局監測報告》,該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水產預制菜行業規模為856億元,同比增長16.8%,占預制菜行業規模總體的25%左右,預計2026中國年水產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2576億元。其中C端消費者對水產預制菜的消費需求提升,烤魚、酸菜魚、小龍蝦等水產品預制菜已成為消費爆品,水產預制菜需求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
水產品預制菜為何火爆?一方面是水產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為了保持新鮮,水產行業活魚不僅運輸成本高、毛利空間越來越低,還可能在流通運輸、暫養等過程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產業再擴大、再發展十分受限。而水產品做成預制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能化解上述難題,還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另一方面,水產品預制菜的走紅離不開冷鏈運輸技術和包裝技術的加持。水產品主要講究吃“鮮”,長期以來水產行業主要以鮮食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主,而由于“懶宅經濟”的盛行,水產品預制菜被端上人們的餐桌。冷鏈運輸、包裝技術的開發和完善,保留了水產品的“鮮”,讓其與鮮食水產品的味道相差無幾。
在會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表示,我國水產品預制菜產業發展優勢明顯。主要是以下原因,一是產業基礎穩固。2021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690.29萬噸,同比增長2.16%,為水產品預制菜產業提供穩定的發展基礎。二是政策支持推動。一系列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水產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冷鏈物流和保鮮技術進步加持,為預制菜延長保質期、擴大配送范圍、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基礎條件。
水產品預制菜作為預制菜的細分領域在C端消費市場中已初見成效,水產品預制菜的發展必將帶動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繪制預制菜行業新藍圖。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