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機裝備、
食品加工機械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是促進農產品提升附加值與促農增收的重要舉措。在水果產業的增值過程中,近年來常被提及的一個關鍵詞非“產后分選”莫屬,這實際上就是借力自動化、智能化的水果
分選設備,對采摘的水果進行多維度的分選。如此一來,可以對不同品質的水果進行分批定價,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消費升級使得人們對水果等農產品的需求和要求不斷提高,水果分選設備在產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水果分選設備可以簡單分為重量
分選機、大小分選機、外觀品質分選機、內部品質分選機幾類。
重量分選機,顧名思義,就是按照水果重量來進行分級,是火龍果、石榴等早前常用的一種分級方式,也是一種基礎性的分級。大小分選機大多指的是通過帶有不同大小規格圓孔的滾筒,利用水果直徑大小作為標準進行分級。外觀品質分選機、
內部品質分選機則是技術發展下的產物,往往應用到機器視覺、無損檢測、近紅外高速分選等技術,來達到顏色、重量、形狀、甜酸度、表面瑕疵等多方面的分選,由外而內的提升水果品質。
隨著近年來農業發展步入提檔升級新階段,也能看到不少水果產區都在陸續引入和投用一些先進的分選設備。以柑橘分選為例來看,也能看到不少新變化。
兩廣一帶是我國重要的柑橘產區。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廣西柑橘種植面積預計已經達到860萬畝,產量在1200萬噸以上;廣東柑橘種植面積則有292.5萬畝,總產量超388萬噸。
為了使優質柑橘走向市場,產后分選這個流程一直都有,只是過去大多采用人工分選。傳統分選模式下,除了生產效率受到限制之外,肉眼往往只能根據鮮果大小與表皮是否有明顯缺陷來進行分選,很難從根本上提升鮮果品質的穩定性。
現如今,廣西興安柑橘產區用上了光譜智能分選設備。一個個鮮亮的柑橘進入加工車間后,將陸續經過分選設備的檢測,按照大小、甜度等指標分選出不同批次的產品,隨后這些產品將進行分別定價,發往消費市場。在廣東德慶、肇慶等地,柑橘全產業鏈管理體系正在不斷建立健全,從自動化分選、冷鏈保鮮,到產品溯源等,柑橘產業著眼于高質量發展之路,鮮果銷售立足國內、面向世界。
另外,像是四川內江一帶,今年來也著力圍繞果蔬等主導產業下功夫。面向柑橘產業,當地開始籌備建設柑橘分揀中心,著力推動鮮果產業鏈的延伸。
我國是水果生產與消費大國,以小水果撬動大產業,是當前鄉村振興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產業要想發展,便不能一味停留在過去的產銷模式上,根據消費需求的變化,加快產業鏈的延伸,做好產后加工這篇文章,無疑是一條好路子,未來我們也期待各地水果產業能夠結出更紅火的致富果實。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