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日日氣象新。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近年來,諸暨筑夢沃野,在農業農村領域穩扎穩打實現產業興農、美麗建設、改革賦能、富民強村“四項全能”。特別是過去一年,諸暨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上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為統攬,強產業、推建設、促改革,成效顯著。2021年,諸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居紹興全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35元,同比增長10%,增速繼續超過城鎮,城鄉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1.66:1。
城鄉融合,共富共美。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的“變革重塑年”。諸暨市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大領域,為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諸暨范例展示“三農”作為。
以產業興旺提農業質效
不久前,位于諸暨市商貿城的茶葉公用品牌管理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茶農們可以帶著加工好的干茶來這里定級,經評定符合公用品牌標準的茶葉,可以“打”上西施石筧茶葉公用品牌,并“穿”上統一的外包裝進入市場。
打造公用品牌,建設公用品牌管理服務中心,是今年諸暨市農業農村局助力茶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而隨著《諸暨市扶持茶葉公用品牌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4年)》的出臺,茶產業的大品牌化發展可期可盼。
多年來,諸暨市珍珠、藍莓、香榧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同山燒、珍珠兩個省級農業產業集成創新示范項目落地實施。如今,圍繞品牌化、優質化、綠色化、科技化等發展方向,諸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更趨多元。隨著西施石筧茶等一張張“新名片”的打出,諸暨農業現代化水平更顯功力。
為實現更高水平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升級,過去一年,諸暨農業產業提升“2020計劃”升級版強勢推進,年度總投資達9500余萬元。創建成功趙家香榧省級特色農業強鎮、諸暨市短柄櫻桃省級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省級休閑鄉村、省級農家樂集聚村各1個,穩步創建省“三農”新型基礎設施集成試點縣,休閑農業集聚效應持續增強。同時注重綠色發展,積極深化“三品一標”建設,完成64個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續展、換證等,實現“浙樣施(諸暨)”智慧施肥系統耕地土壤全覆蓋,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有效推動肥藥減量化和畜禽健康養殖。
浙江朝塢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剛剛完成了白茶園數字農業建設。數字化改造后,白茶園的茶鮮葉年產量較之前提高15%左右,節省工本費20余萬元。這是數字化和科技化促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通過強化農業科技、機械“雙強”支撐,諸暨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僅去年,通過繼續推動“機器換人”和數字化改造,就新增補貼機具2800臺,開展植保無人機社會化服務25萬畝次,建設農業數字化基地6個、省級數字農業工廠4家,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2.76%以上。
2022年,諸暨將通過實施農業“雙強”行動、培育新農人新主體、做強優勢產業、深化數字賦能等,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實現現代農業強基、鄉村產業增效。
以七彩顏色顯百村百姿
春色正濃,諸暨市楓橋鎮杜黃新村2400畝連片高標準農田生機盎然。作為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杜黃新村依托千頃良田等資源,計劃總投資3828萬元,完成41個項目建設,打造一個以水稻、油菜、蔬果種植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
此前,諸暨市依托政策、力量、資金培育3個“鄉村振興先行村”,有力帶動了當地創業就業、服務提升、增收致富。在此基礎上,諸暨賦予鄉村共同富裕新內涵和數字化未來元素,在基礎條件好、村級組織戰斗力強、村民積極性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良好的村莊中優中選優,啟動實施五泄鎮十四都村、楓橋鎮楓源村、山下湖鎮楓江村和新桔城村4個第二批未來鄉村試點建設。
以“五星3A”迭代升級為總抓手,過去一年,諸暨市百村百姿各顯其美。成功創建省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和精品村180個,紹興市級及以上美麗鄉村示范鄉鎮、特色精品村15個,新增6個村進入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名單。探索片區化、組團式建設,培育五泄-馬劍(十畝之間)共同富裕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帶、楓和里美麗鄉村景觀帶。此外,在省內率先開發農村“智慧公廁云平臺”系統,在紹興市內率先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大數據監管平臺,推進“一分兩清三化”常態化巡查等數字化手段的運用,保障了諸暨農村人居環境精致長效。
今年,大美鄉村東風正勁。諸暨正通過人居環境長效整治、美麗建設迭代升級、未來鄉村示范引領,繼續做強產業特色、做精鄉村品質、做優民生福祉,進一步形成全域美麗格局。
以集成改革助動能迸發
隨著陳宅鎮石壁湖村原石壁小學的最后一面墻被推倒,這座荒廢了20年的學校舊址將從村莊的安全威脅變為發展希望。“我們計劃把這塊區域改造為糧田,可復墾面積達2266平方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蔡如良代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拿到了全市第一張“保留權票”。
緊扣中央關于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要求,依托原有地票、危舊房權益保全等政策基礎,諸暨市進一步擴展“權票”概念,大膽探索宅基地資格權、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具體實現路徑,針對性設計“保障權票”“保留權票”“集體權票”三種權利憑證。這一創新舉措的推出,激活了農村土地資源。
農村宅基地改革,事關農民基本權益、農村社會穩定、閑置資源盤活、美麗鄉村建設等方方面面。紹興被列入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之后,諸暨市以此為牽引,穩步激活農村土地資源。已明確三條改革主線,擬定“1+N”政策制度體系,首輪在3個村先行試點。同時,整合辦事流程,搭建農民建房“一件事”審批管理系統,實現農民建房事項一窗受理、多部門內部聯動和全流程網上辦理,2021年累計審批宅基地1372宗、面積15.35萬平方米。
集體資產是改革的基石。去年,諸暨激活閑置農房516幢,吸納社會資本4.72億元,高質量完成兩個紹興市級閑置農房全域激活試點鄉鎮創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年實現產權交易1949筆,交易額1.85億元。
人才是改革的動力。諸暨持續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2021年,培育紹興市“領雁計劃”人才、名士之鄉“特支計劃”人才等67名,紹興市人才孵化園、鄉村創業園企業4家,培育農創客354名,培訓高素質農民340名,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資金是改革的活泉。去年,諸暨繼續發展“產權+信用”貸款,累計向12329戶農戶發放貸款,進一步解決農村融資難題。
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優化,匯聚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諸暨市成功入選省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第一批實踐試點。
今年,諸暨市將繼續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推進“閑置農房”激活,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使“硬核”改革成果持續賦能,農業農村活力持續迸發。
以富民強村拓發展新路
東白湖鎮上泉村、斯宅村、陳蔡社區、殿南村4個村村民大多從事茶葉、香榧等產業。前不久,這4個村組成“強村公司”,利用荒廢的果蔬市場改造聯建農特產品交易服務中心。各村按投資比例分成,通過收取市場攤位租費,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增收約35萬元。同時,通過規范茶葉制作標準,可促進農產品品質提升,拓展農戶增收空間。
集體經濟“活水長流”,是農村發展之盼,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2021年,諸暨以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為著力點,加強“強村公司”運營,緊盯項目建設,全面實施新一輪村級集體經濟提升行動,全市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的村占76.74%。進一步規范村級務工管理,在紹興市率先建設村級務工庫,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強村”同時著眼于“富民”。最近,同山鎮邊村村的原仙日村校和茶廠閑置空房,已從破舊的危房變為集高端民宿、高粱深加工和酒文化于一體的展示基地。這個由鄉賢投資約2100萬元的項目,投產后,年營業額將達到550萬元,稅收20萬元,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不僅如此,把周邊荒廢的土地統一承包種植高粱,并請村里的富余勞動力進行種植管理,還請釀酒師傅在基地進行燒酒釀制,為農戶增收提供了多重崗位。
為打好共同富?;鶎踊A,保障農民群眾平等權益,除支持村莊發展各類項目、增加各類增收致富渠道外,諸暨市還持續優化低收入農戶幫促,完善“一戶一策一干部”制度,投入資金近200萬元,實現低收入農戶健康保險全覆蓋,有效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去年,該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920元,增長14.7%。
接續富民強村之力,今年,諸暨市將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激活造血能力,共享鄉村經營成果,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