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直以來,食品、食用農產品抽檢情況備受關注,農獸藥殘留作為其中的重點項目,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的話題。1月2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2022年獸藥質量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計劃》,著力切實加強獸藥產品質量監管,維護養殖業生產安全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
畜禽養殖過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會用到一些獸藥,當出現用藥不當或使用獸藥后畜禽休藥期不滿足條件等情況,就很容易導致畜禽機體或雞蛋、乳制品、肉類等畜禽制品中的中原型藥物或其代謝產物,以及獸藥有關的雜質的殘留超標。一旦不合格的畜禽產品流入消費市場,人們若長時間食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小的危害。
一般來說,獸藥殘留的不合格指標多為喹諾酮類、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磺胺及增效劑、氯霉素、氟苯尼考等。若要保障好畜禽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多方面入手很是重要。其一是要從養殖環節切入,各地要積極開展獸藥安全使用宣傳,加強畜禽養殖環節的技術指導,從重要的根源落實食品安全問題;其二是要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有關部門要積極組織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和監管標準,并善用農獸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器等,對畜禽產品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嚴以把關;其三對于畜禽生產所涉及到的飼料生產、畜禽運輸等多鏈條環節也要嚴格把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等等。
在此過程中,開展畜禽及其制品獸藥殘留檢測作為重要一環,也是當下落實食品質量安全的常態化舉措,相關監管計劃的發布和實施將為“舌尖上的安全”加上一道有力的“安全鎖”。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2年獸藥質量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計劃》(以下簡稱為《計劃》),明確省級監督抽檢計劃和部級監督抽檢及風險監測計劃。
在《2022年獸藥質量省級監督抽檢計劃》中,明確抽樣范圍、抽樣要求、樣品確認、檢驗要求,檢驗報告送達和結果報送、監督檢驗結果處理六方面內容。其中指出,抽檢對象要涵蓋獸藥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獸用抗菌藥、蛋禽用獸藥、水產、蠶、蜂用獸藥產品、消毒劑獸藥產品抽檢比例分別不低于于40%、20%、的3%~10%和3%。《2022年獸藥質量部級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計劃》則主要涉及獸用生物制品監督抽檢、部級風險監測、部級跟蹤檢驗三大重點部分的內容。(詳情可見下文附件)。
此外,該《計劃》中指出四方面工作要求。主要是通過加強抽樣人員和檢驗人員的技術培訓,各地深入推進檢打聯動、建立健全區域間、部門間溝通協作機制,建立信息通報反饋制度、產區銷區聯動監管制度、跨省跨地區聯合辦案制度,以及將獸用生物制品監督抽檢、部級風險監測和部級跟蹤檢驗所需經費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等,進一步規范和確保監督抽檢工作的開展和落實。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