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鮮食品、進口食品成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冷鏈的應用范圍和空間也在相應擴展。在“食以安為先”的整體背景下,近日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就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的《冷鏈食品協同追溯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征求意見,將進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冷鏈,一般是指易腐食品從產地采收、捕撈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直到觸達消費者的各個環節,利用冷庫、冷藏車、
制冷設備等冷鏈基礎設施,使其各個環節的溫度控制在一定低溫范圍,以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并減少產后損耗的一種供應鏈系統。近年來人們愈發熟悉的生鮮肉就是一種經冷鏈觸達消費端的產品,另外像是水果等生鮮食品如今也開始更多的采用冷鏈基礎設施進行保鮮儲運。
不過,冷鏈雖有種種好處,但在后疫情時代,冷鏈這一低溫環境也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存在不小隱患,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可能攜帶病毒體更是讓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的把控。現今,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溯源系統與溯源二維碼賦能冷鏈食品,提供產品產地證明、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者、進口產品檢驗信息等生產信息,以及產品入庫、出庫、拆包、主體登記等基本情況,實現食品貨源可查、溯源可追,是夯實冷鏈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舉措。
日前,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由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組織制定的《冷鏈食品協同追溯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公開征求意見。若您有相關意見或建議,可于022年1月30日前提交反饋,這也將推動冷鏈食品溯源有標可依,并走向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
據悉,《冷鏈食品協同追溯技術規范》規定了冷鏈食品協同追溯體系的組成、建立原則、系統與平臺設計、追溯體系實施、冷鏈食 品協同追溯體系評價、改進等通用要求,適用于食用農產品、食品、進口冷凍糧食制品、冷凍乳制品、冷凍蔬菜、冷凍水果、冷凍飲品、冷鏈禽肉、冷鏈水產品、冷鏈畜肉、其他冷凍食品9大類冷鏈食品,儲存溫度在0℃以下(含0℃)的國產冷鏈食品的追溯。
該標準中,明確冷鏈食品協同追溯體系包含追溯對象、追溯信息、追溯服務系統、參與方,追溯對象應使用追溯碼作為標識,追溯碼在供應鏈各環節應保持一致關聯,追溯信息應保證全面性、真實性和合規性,并符合冷鏈食品協同追溯精確度等相關要求。同時指出,追溯服務系統可包括冷鏈食品協同追溯系統、冷鏈食品協同追溯服務平臺和冷鏈食品協同追溯管理平臺,追溯信息可包括商品信息、企業信息、站點信息、收發貨信息、進口信息、安全信息等。(詳細內容可通過下文附件查看)
參考資料來源:天津市市場監管委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