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雙季茭白陸續進入采收期,茭白地里隨處可見人們忙碌的身影,新鮮茭白經收割、打包、貯運、加工后,也將為蔬菜市場帶來更多選擇。不過,茭白雖然長期以來作為人們常見的蔬菜出現,但其實這也是一種有著藥食同源價值的食材,當下市場行情十分可觀。為了確保不耐儲藏的茭白及時供應、降低損耗,近年來各地在壯大茭白種植規模時,也善用冷庫、冷藏車等設備設施為其保駕護航。
茭白是一種原產于我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水生蔬菜,據說當下進行茭白人工栽培的地區也以我國和越南為主。因茭白味道鮮美,富含糖類、有機氮、水分、脂肪、蛋白質、纖維與17種氨基酸,其常出現在家常菜的烹飪中,紅燒茭白、茭白炒肉、涼拌茭白、茭白炒雞蛋等菜品想必大家都不會很陌生。
當然,除了作為蔬菜為人們所喜愛,茭白的藥食同源價值或許正將其“身價”不斷拔高。據悉,茭白性甘、微寒,有著生津止渴、祛熱除濕、補虛健體、抗衰老等功效,被視為優良的保健食品。隨著茭白價值被不斷挖掘,近年來新鮮茭白出產后供不應求的局面也很是常見,我國各地也因地制宜地瞄準市場趨勢興起茭白產業,并在“一鄉一品”的產業發展導向下,先后出現了泰興茭白、泰興茭白、景寧高山冷水茭白等一系列叫得響名頭的地方茭白產品。
與此同時,茭白產業快速壯大除了有消費市場的需求增長作為落腳點,產后保鮮處理更是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一般來說,茭白并不耐儲存,在常溫環境下帶外殼的茭白可以放置五天左右,若是久置脫水、變紅、腐爛等情況就會接踵而來,影響茭白的品相和品質,從而導致經濟效益下降。對此,茭白采后往往會通過放置到清水中浸泡或窖藏,或是以在儲存容器底部和封口處使用食鹽的方式,使茭白保鮮期延長到10-30天,甚至是兩個月左右。但傳統保鮮方式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外部因素干擾,所以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利用新的冷藏保鮮技術延長茭白貯藏保鮮期也是產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現如今,蔬菜產業逐漸由粗放型生產向精細化生產轉變,茭白采后要經過相對嚴格的分選、清洗、預冷、包裝等加工,快速降低新鮮蔬菜的田頭熱,并需確保在其采摘后兩小時左右完成初加工、入冷庫的工作,使茭白在適宜的環境如貯藏溫度在0~2℃之間、相對濕度90%~95%下儲存,能夠提升其保鮮期限。據悉,杜澤鎮近年來在發展規模化水生蔬菜種植的同時,就通過加強與下游生鮮供應平臺的合作,以日益健全的產后預冷、冷庫儲存,以及數字化市場響應體系和冷藏車配送,為茭白生產把好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品質關。還有安徽等茭白主產區也加快引入冷庫、冷藏車等冷鏈基礎設施,為上市時間以夏季或秋冬季為主的量產茭白搶“鮮”或錯峰上市提供助力。
近期蔬菜價格一直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新一季的茭白上市后自然也略受影響,每斤市場價格也有1到2元的上漲,對農戶來說正是產銷利好的好時機。隨著當下生鮮食品保鮮技術不斷升級,各地在發展茭白產業時也需加快加工端的升級,提升茭白品質,在消費市場站穩腳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