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油茶的收獲季,一系列采摘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隨著近年來品質優良的山茶油受到消費者青睞,我國油茶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發展之勢——種植規模不斷擴增,輔以脫殼機、
烘干機為基礎的現代化精深加工生產線也在搭建起來,油茶產業改舊顏、換新貌,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綠果果點石成金成了“致富果”。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人們的日常三餐中食用油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除了常見的花生油、菜籽油等油品外,人們開始傾向于尋找一些更營養健康的食用油,故而網絡上常可見諸如“十大健康食用油”、“好營養口碑食用油”、“哪種食用油最好”一類的話題,而正所謂有關注就意味著有市場,更多種類的食用油在市場嶄露頭角,高檔化趨勢日益明顯。
提起高檔植物油,人們早前的第一印象可能大多是有著“液體黃金”美譽的橄欖油,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抗氧化物等營養成分搭配上冷榨工藝,使其被認為是非常有益于人體的一種油品,但價格昂貴也為其打開市場增設了一道門檻。相較而言,有著“東方橄欖油”之稱的山茶油則憑借物美價優而在近些年快速發展。
山茶油,即是以山茶科植物油茶或小葉油茶的成熟種子為油料,經采收、烘干、除雜、脫殼、壓扁、蒸炒、壓榨、精濾等加工后得到的一種高級木本植物油,因其油料在生長過程中多為自然生長,得出的山茶油還被打上“天然植物油”的標簽。同時,山茶油中也富含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和脂肪酸和生理活性物質,對人體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在《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其也被列為提倡推廣的食用油之一。
隨著人們對食用油的認知度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茶油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自2016年來我國茶油籽產量連年增長,到2020年預計已經突破2開頭的局面,邁向316萬噸新臺階。而受益于市場導向下油茶產業壯大發展,引入相匹配的油茶加工機械促使生產環節跟上產業步伐也成趨勢。
例如在油茶主產區之一的湖南,近來永州、衡陽、耒陽多地進入收獲季,企業化運轉模式下油茶油茶采摘后開始逐步改變傳統的農戶晾曬后再出售的模式,合作社和規模化加工企業引入茶油籽烘干機、油茶果剝殼機以及油茶籽壓榨、精煉生產線后,油茶產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日處理油茶能力更強、更清潔。另外在湖北咸豐,茶油加工生產線廠房也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未來將以60條新建油茶鮮果爆蒲烘干生產線、日處理油茶20噸的水平助力油茶產業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當然,油茶的好處不僅限于作為食用油,像是油茶果蒲殼中富含多縮戊糖,油茶皂素具有抑菌、抗氧化作用等,都展現出油茶渾身是寶的魅力。對于產業發展來說,除了加快匹配高效的茶油生產線外,推進油茶的綜合開發利用也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支撐,使油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真正發揮其作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