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魚臺有著豐富的生態水資源。隨著近年來該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壯大以大米為代表的優勢農業產業,在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與提出“五統一”綠色稻米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地方大米產業在規模化種植、品牌化發展、精深加工加快新舊動能轉化的過程中,顯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
魚臺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在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加持下擁有17條大小河流和肥沃的土地,這使得當地具有發展農業產業的優勢,因而其也成為我國商品糧、優質棉、優質大米、淡水魚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素有江北“魚米之鄉”的美譽。隨著產業振興成為魚臺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當地也大力發展稻米產業,多舉并措推動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魚臺大米”提升品質、打響品牌。
據了解,魚臺自2017年開始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制定綠色稻米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綠色稻米生產基地,并以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管理、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品牌銷售“五統一”的發展理念,助推魚臺稻米種植、生產、加工等產業鏈條走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并形成現代化的糧食產業體系。到如今,魚臺“五統一”綠色稻米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2萬畝以上,產業年產值6億元,地方農業品牌美譽度正不斷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做好“米”文章,加快推進大米加工走向精細化對提品質發揮著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據悉,去年魚臺縣十多家大米加工企業在國家好糧油項目扶持資金與自身加大投資中進行了
大米加工設備的新舊替換和糧食倉儲設施的改造,在現代化生產線與科技儲糧相結合配置下,魚臺縣大米加工企業每日可處理6800噸稻谷的生產能力和擴建的倉儲容量也為優質、穩定的糧食供應夯實基礎。
不僅如此,在糧食加工環節中,一系列新設備的身影也為產業發展注入動力。據了解,隨著以天然氣提供熱能的糧食烘干機應用,糧食不僅得到更均勻、安全的烘干,生產環節也將不再受到天氣因素影響。此外當地一生氣產業還購入CCD高清攝像光電
大米色選機,利用照相機圖像采集系統、智能圖像處理算法和高品質噴嘴系統等,一改早前大米色選機僅能對物料外部如變色等進行篩選的情況,實現對具有霉變、變質、病斑的大米由里到外的精細化篩選,并以禮盒包裝形式助推大米走向高端市場,30元一斤的售價也足以讓人看到其競爭優勢。
糧食產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魚臺作為重要的稻米產區,近年來積極通過貫通全產業鏈和大米生產工藝優化升級、生產線提升改造等舉措推動糧食品質提升,并在市場中打響品牌,產業發展也正在邁向新高度。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