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正是火熱的吃蝦季,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提升,實現“吃蝦自由”也不再是個難題。不過對于越來越追求食用便捷性的新一代消費群體,喜歡吃蝦又不想剝蝦的想法也給小龍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困題。隨著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近期市面上推出的一款智能剝蝦機既能實現快速剝蝦,方便后續加工且滿足消費者需求,又通過加工設備解決了剝蝦工“招工難”的問題。
近年來,有著麻辣、十三香、蒜蓉等多樣風味,又鮮香過癮的小龍蝦一度成為夜宵攤的“寵兒”,由此也推動我國小龍蝦產業快速發展,并逐步形成集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餐飲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伴隨著近些年小龍蝦消費場景開始由夜市攤、堂食轉向家庭,小龍蝦產業也著力于通過深加工進一步挖掘小龍蝦價值,并推出即食蝦、調味蝦尾、速凍蝦仁等多元化、便捷化的產品。
不過,隨著小龍蝦深加工的深入,雖然氣泡
清洗機、高溫油炸工藝、液氮速凍工藝、真空包裝設備等較好地解決了小龍蝦深加工過程中的清洗、烹飪、保鮮、包裝等方面的問題,但就小龍蝦加工全流程來看,去殼環節的繁雜性也是制約小龍蝦深加工的重要影響因素。小龍蝦身形較大,但要想吃到藏在內里的蝦肉,就得先后去掉蝦頭、蝦鉗、蝦尾殼,這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會覺得繁瑣的工序,對于批量化加工的小龍蝦生產線來說更是一大挑戰。
一般來說,小龍蝦生產線大多會專門聘用剝蝦工來進行小龍蝦去殼。但由于我國產出的小龍蝦從五月開始陸續上市,到九月會就結束盛產期,五個月左右的時間雖足以讓消費者大飽口福,但對于小龍蝦深加工產業來說,小龍蝦的季節性意味著諸如剝蝦工人的工作也有時間限制,這對于近年來本就面臨“招工難”的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據了解,當下不少龍蝦加工企業往往會提前從各地進行工人的預訂,但也很難招滿工人。
現如今,一方面是龍蝦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一方面卻是深加工難以更上產能需求,如何處理供需缺口也顯得尤為重要。近期,隨著湖北一公司研制的智能剝蝦機完成交付,技術力量的注入也為龍蝦加工帶來了新變化。
據了解,當下智能剝蝦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等,可以實現對小龍蝦的動態抓取和追蹤放料,每分鐘平均可以完成61只左右小龍蝦的去殼,在潛江小龍蝦生產線上,十余臺剝蝦機的聯動則可達到每分鐘剝出上千只蝦的水平,蝦頭和蝦身的分離也相當精準。而與人工相比,智能剝蝦機一天的工作量堪比50個人的工作量,由此不僅能夠有效滿足生產線的用工問題,還能進一步提升提升生產效率,兩全其美。
眼下正處在龍蝦季,智能剝蝦機的面世與投產幾乎可以稱作是龍蝦加工產業與市場發展需求導向下的科技產物,對于解決小龍蝦深加工中面臨的難題有著重要意義。隨著近期這一批智能剝蝦機投產,無疑也將為小龍蝦深加工產業帶來一些新的發展思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