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持續利好,以及居民保健意識提升,中醫藥行業規模逐漸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5年中醫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6-2020年,我國中醫藥制造市場規模從640億元增長至73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6%以上。
2020年中醫藥因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進一步被居民認可和接受,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也逐漸提升,隨后中醫藥利好政策持續出臺,給中醫藥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國家政策持續利好、企業優勝劣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未來我國中醫藥產業將不斷向規范化、品牌化、標準化以及國際化等方向升級。
規范化
規范化的挑戰主要表現在醫師培養、門診診療規范化、中藥生產行業規范等環節。我國藥用資源豐富,但市場上的中藥材質量參差不齊,業內認為保證中藥材質量需要從源頭抓起,藥材應規范化、規?;N植,同時在生產過程中也需要進行規范化生產和管理,保證中藥質量安全,并嚴格醫師培養、把好醫師資格認證關,推動人們更加科學地對待養生與中醫。
品牌化
打造中醫藥核心競爭力,形成強勢產業品牌,才能加快中醫藥國際化交流的步伐。近年來,《中醫藥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臺,為中醫藥事業發展保駕護航。根據國家衛健委在2020年11月發布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中醫類醫院共有5232個、中醫類門診部共有3267個、中醫類診所57268個,中醫類研究機構有9個。為了更好地推動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中藥企業需要樹立品牌意識,大力培育中醫藥品牌,提升中醫藥市場競爭力。
標準化
中醫藥標準化有利于規范中醫藥管理,助力中醫藥在國際上廣泛傳播,提高國際競爭力。隨著中醫藥價值和市場潛力的日益顯現,中醫藥標準化的呼聲和需求也在高漲,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開展標準化工作,頒布了一系列中醫藥標準和規范,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中醫藥服務需求,推動中醫藥事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國際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醫藥企業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不少企業也因國際化戰略獲得亮眼的成績。如以嶺藥業發布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68億元,同比增長5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5億元,同比增長54.05%。公告顯示,持續推進的中醫藥國際化,帶來海外市場的橫向增長,是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因素之一。業內認為,基于越來越多海外國家對中醫藥的認同感已有大幅提升,中醫藥海外發展也擁有了更多的機會。預計未來在國內中醫藥企業和中醫藥交流合作平臺不斷拓展更多交流渠道的大背景下,中醫藥將在海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落地生長。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