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抽驗是對上市后藥品質量總體水平和狀態的全面考察,能為藥品的質量監管提供科學依據。為加強藥品質量監管,保障公眾用藥安全,近年來藥品抽檢正在變的越來越頻繁。不過與頻繁的抽檢相對的是,藥品抽驗合格數量也開始不斷增長。近日,有統計顯示,2020年藥品抽驗不合格數量達1481批次,已連續三年驟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不合格藥品中,中藥材共計1074批次,占比達72.52%。雖然相比2019年同比下降了42.7821.30%,但占比僅下降3.60%。除此之外,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抽檢總批次數量有可能降低,因此中藥材質量不合格總批次的大幅度降低也并不一定代表著質量的好轉。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以及人們對健康養生意識的加強,中藥市場需求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有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已從2018年的1518.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725.2億元。業內預計,2021年中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將逼近2000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質量安全也逐漸開始成為擺在中藥行業高質量發展面前的難關,以及藥品監管中的一道難題。這從抽檢中,中藥材及飲片頻繁被曝不合格就可看出。那該如何有效破解這道難題呢?據悉,目前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如泉州已連續六年開展中藥專項整治,近年來,泉州中藥飲片質量逐年提高,全市中藥飲片抽驗合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2020年泉州還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專項整治,針對中藥飲片存在的突出問題,排查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隱患,進一步強化中藥飲片流通使用環節監督管理,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查處在中藥飲片中摻雜使假,非法渠道購進中藥飲片,非法加工、變相“貼牌”生產中藥飲片,不按處方調配中藥飲片、擅自加工炮制中藥飲片等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2月25日,南陽印發《南陽市現代中藥產業發展暫行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該市的現代中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護航。具體來看,為推動中藥標準化生產,《辦法》規定了相關的獎勵措施,其中針對獲得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種植基地,按產值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不超過100萬元。另外,《辦法》還提到,支持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中藥材質量進行管控,對于自建中藥材全生產周期質量追溯系統,并涵蓋中藥材及其產品信息編碼等溯源要素的企業,將給予一次性30萬元的獎勵。
從整體來看,在國家正大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中藥產業發展將持續加速。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國家乃至各地針對中藥行業發展也將不斷制定新的規則與規范,這也意味著未來整個中藥產業將面臨多方位的嚴格監管,同時質量安全也將成為擺在中藥行業以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