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白色污染”的進一步加劇,減少塑料使用正在成為保護環境的共同舉措。隨著“限塑令”從今年起正式實施,業內預測未來5年可降解材料市場或500億元以上,有望成為當之無愧的“黃金”賽道。而作為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的代替品,國家鼓勵發展可降解材料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不少企業紛紛搶灘可降解領域。
ST宜化超8億元投資可降解新材料項目
日前,ST宜化公告稱,公司擬投資建設6萬噸/年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項目,主要產品為PBAT樹脂,是一種熱塑性生物降解塑料,并可兼顧生產其它樹脂產品。
據相關人員介紹,目前國內產品大部分銷往歐美,供不應求,隨著國內禁塑令推行,預測未來國內需求將大幅增長。其中,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為主要禁止和限制目標,這兩個領域需求相對旺盛。
90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項目簽約
隨著“限塑令”出臺后,可降解塑料正在逐漸替代傳統塑料。日前,恒力石化結合市場需求和新材料領域,以及具備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工藝和裝置能力儲備優勢,積極拓展相關市場,年產90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項目簽約上線,公司進一步加大在可降解塑料產業的布局力度。據說,該項目投產后,將大幅緩解國內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
5萬噸高光純乳酸項目今年10月或建成
據了解,金丹科技憑借著掌握丙交酯關鍵生產技術已經在實施5萬噸高光純乳酸項目建設,預計2021年10月建成。該公司項目建成并投產后,將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產業鏈,擁有一體化優勢。
按照公司2020年半年報披露的內容,未來3-5年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步、分期建設,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完成40萬噸淀粉和熱力二期工程建設,規劃設計建設20萬噸乳酸、10萬噸聚乳酸工程項目等。
武漢深創可降解環保餐具已投入運行
筆者獲悉,武漢深創可降解環保餐具生產線,是以玉米等天然植物作材料,經過改性和塑化制成改性淀粉,和其它可降解樹脂混合,經過攪拌后擠壓成片,熱吸塑成型等工序,制造出碗筷、杯子等各類可降解環保餐具,然后再經過質檢、消毒、打包等過程,保證出廠品質安全。據介紹,車間有3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12個小時可以生產3萬套餐具,滿足市場供應需求。
裕同環保植物纖維餐具生產線將陸續投產
據悉,裕同環??萍加?018年落地宜賓,主要生產可降解甘蔗渣和竹漿為原料的紙塑包裝產品,打造生態環保、可生物降解、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纖維餐具。目前,該企業已有兩個車間正式投產,后續五個車間也在加快安裝調試并將陸續投產。
工作人員介紹,車間生產線是由“雙大腦”的DCS中央控制,配套有負責生產ABB工業機器人、AGV自動物流系統等,并且依托宜賓豐富的竹資源優勢,以竹漿為原料,生產可降解植物纖維餐具,不但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防油防水等性能,而且還能在自然環境實現3-6個月內降解,減少污染等問題。
小編結語:其實,在今年禁塑令推行之前,國內的可降解材料需求非常小。伴隨著國內“禁塑令”的落地,未來我國一次性不可降解快餐盒等塑料用品向環保、可降解材料轉換,可降解塑料市場被業內視為迎來了發展風口。不過,生物降解聚酯行業發展勢頭較快,也會面臨較多的競爭者。目前全國范圍內“禁塑”政策執行力度不一,可降解塑料消費市場仍需進一步培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