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身材”向來是許多人長久以來難以撼動的信念。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營養、低卡的食品需求進一步擴大,代餐食品市場再次引發關注,資本大量入局是代餐食品迎來新風口的見證。相關行業規范的建立以及食品加工環節的嚴格防控也成為產業發展脈絡中的關鍵。
據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代餐食品市場規模大概在2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至1200億元。兩年時間市場規模就將實現百億向千億的大跨越,市場未來前景相當可觀,市場競爭同樣異常激烈。
當下,代餐食品市場價格從一餐便宜的幾塊錢到幾十塊不等。雖然有王飽飽等大型領頭企業作為表率,但目前國內大多代餐食品企業相對來說只是為了分到市場的一杯羹,而盲目的涌入。整個代餐食品行業發展較為混亂,產品品質也難以得到保證。
代餐食品的核心優勢在于其有營養、熱量少,相對于節食減肥、藥物減肥更為健康,這也意味著其在食品加工環節就有著較高的要求。目前市面比較火的代餐食品主要是代餐粉和代餐奶昔。
一款產品中要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低熱量,加工原料種類就不少,因此其加工關鍵在于原料的配比、融合。
攪拌機和脫水設備的均勻加工,能夠使利于健康的多種食材去除多余成分達到低熱量的效果,并且得到恰當的融合反應,讓食品口感細膩、順滑。
此外,谷物、水果等原料通過低溫
烘焙設備、微波
干燥設備等處理后,把新鮮的原料加工成可方便食用、長期保存的粉末狀、顆粒狀產品。低溫烘焙與干燥技術既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產品制作,也能通過恒溫控制減少原料本身的營養元素流失。
筆者就曾經購買過一款代餐奶昔,價格在二十塊錢左右,其由粉末與固態顆粒組成,加水泡開后就能食用,口感整體與奶茶十分相似,但還是略感劣質。只是固態顆粒由水果、谷物等混合制成,由此帶來飽腹感。但個人認為這樣的飽腹感還是不能與同等價位的餐食相比。
據悉,由中國營養學主導制定的《代餐食品團體標準》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規定了代餐食品和部分代餐食品在能量、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質等方面的技術指標,為當前代餐食品行業的加工、檢測標準帶來了可參考的規范依據。
毫無疑問,健康、營養是餐食中不可替代的兩個方面。低卡、能量低不僅要成為口號,更要成為產品加工的基本標準,只有堅持生產優質產品才能抓住代餐行業長期發展的機遇,獲得消費者青睞。同時,相關的行業標準也亟待建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