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螺螄粉的味道迅速通過互聯網和物流快速在全國流通,一舉成為地方特產中的“網紅”。而今年在“宅經濟”的影響下,為螺螄粉的火熱又添了把柴,聞起來“臭臭”的螺螄粉,成為“吃貨”眼中的香餑餑,螺螄粉海內外銷量也一路飄紅。
據說,有關柳州螺螄粉的話題,10次登上熱搜,閱讀量超10億。還有一些網紅主播,也靠賣螺螄粉吸粉無數。甚至網上還上演了集體催貨的一幕,呼喚“螺螄粉自由”……如今螺螄粉已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地域小吃,牢牢占據“地域小吃”出售量的“C位”,并且成為全國各地深受歡迎的美食之一。甚至走出中國,越來越受到國外美食愛好者的追捧。
數據顯示,螺螄粉產業每年以超過89%速度增長,2019年,柳州螺螄粉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達132億元。而2020上半年螺螄粉產值超過49億元,海外出口值達1535萬元,出口額是2019年全年的8倍,預計2020年螺螄粉有望達到“雙百億”的全產業鏈規模。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與其說螺螄粉是新晉“網紅”,不如說是大器晚成,多方面發力成為其“走紅”的助推器。
據了解,螺螄粉上游為竹筍、豆角、螺螄、腐竹,中游為預包裝螺螄粉生產加工,下游為商超、便利店、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目前螺螄粉產業已經初步構建起以預包裝螺螄粉生產加工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另外,又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動下,進一步推進了柳州螺螄粉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不僅如此,繼“小龍蝦學院”走紅之后,今年5月,國內螺螄粉產業學院——隸屬于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也宣布成立。隨著螺螄粉產業規模的擴大,螺螄粉企業人才緊缺,“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的成立,從設備維修、餐飲服務等多方面為螺螄粉產業輸出人力資源,為廣西螺螄粉產業培養專業技術技能復合應用型人才。
除此之外,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及市場對食品品質的要求,傳統小規模螺螄粉生產廠已經換擋升級,大米清洗、磨漿、蒸粉、干燥以及調配、粉碎、攪拌混合、熬煮、殺菌、包裝等環節基本實現自動化、機械化。
更有不少企業圍繞螺螄粉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技術和工藝創新。有企業不斷探索米粉制作工藝,有專注螺螄粉物理高溫殺菌、真空包裝等生產技術的提升。
有螺螄粉生產廠家表示,為了保證螺螄粉的品質,需要將生產每個環節進行標準化。比如酸筍腌制時間、控制在什么溫度,螺螄湯熬湯步驟,放多少克配料,按什么順序放等全部量化,確保每包螺螄粉味道標準統一,這還要依托于先進的螺螄粉生產線,由于線上的自動腌制機、夾層鍋、上料機等帶有溫控裝置和觸屏參數設定,只要設置即可實現標準化生產。
總的來說,螺螄粉除了本身獨特的“臭味”吸引了無數消費者,其產業發展還要得益于政策支持、行業標準、人才儲備和加工設備等因素,狠抓產品質量安全生命線,并且積極幫助企業應對螺螄粉出口國家的技術壁壘等,有力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螺螄粉走向全國、邁向世界。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