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來一口冰鎮的飲料能讓人直呼“爽快”。天氣一變熱,飲料產業就開始加速往上“攀登”。近兩年,我國飲料產業的版圖仍在持續擴大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飲料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共有184萬家。除了市場規模擴大,飲料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豐富,市場趨向多元化。那么,現今的飲料產業正迎來哪些新的挑戰呢?
植物基飲料成大勢
近兩年,植物基飲料市場發展勢頭迅猛。例如植物奶,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植物奶市場規模達536.9億人民幣,預計未來5年(2019-2024)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2.7%。從營養健康角度來講,植物基飲料等植物性產品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和健康脂肪等。
在植物基飲料的生產中,在進行打漿工藝時往往需要采用
打漿設備。自動化打漿設備的打漿效率高,漿液穩定性好。近兩年,中、高濃打漿技術的研究成功及其生產應用,成為打漿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它不但引起了打漿工藝的變化,還促進了植物基飲料生產工藝的進步。
益生菌打造功能性飲料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及科研人員對益生菌的研究與了解越來越深入,市場上各種益生菌飲料也應運而生。
生產益生菌飲料時,需要對其進行發酵,
發酵設備不可少。
發酵罐通常為立式圓筒結構,設備采用了無菌系統,避免和防止了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帶來更純凈的發酵環境。發酵罐內有攪拌裝置,用于發酵過程當中不停的攪拌,能夠幫助益生菌與物料充分且均勻的接觸,提高發酵速度。
可持續包裝受關注
現如今,綠色環保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熱詞,這導致人們對于飲料包裝的環保程度也更加重視。在這一環境下,飲料生產企業的“包裝革命”已悄然興起。據悉,已經有公司開發出了紙質瓶子,其包裝主要由四部分組成:54%的紙、28%的植物基塑料、15%的防護塑料薄膜和3%的鋁。主體紙部分來自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森林,開蓋和頂部均由以甘蔗為原料的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整個瓶子的可再生原材料比例達82%。
以飲料巨頭公司則宣布推出HybridBottle包裝瓶,這是該公司推出的第一款由多達50%的植物基可再生塑料和再生塑料混合制成的包裝,旨在減少其20盎司容量瓶中使用的原生PET塑料。并且還將把某產品的綠瓶子全換成更易回收的透明塑料瓶,2020年初在該產品塑料瓶中采用50%的可再生塑料。
小編結語:近幾年間,中國飲料類零售一直保持平穩增長趨勢,2019年1-12月,中國飲料類零售額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0.4%。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化,消費者對飲料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促使我國飲料產品向工功能化、健康化、環保化等方向發展。對此,飲料生產企業也要通過在技術上、質量上下功夫,來贏得更多的市場關注度,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