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健康需求越來越高,促進了功能性食品的發展。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肌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目前,我國功能性食品的總體產業規模偏小,但得益于需求的擴大,市場正在進一步發展中。
某外某數據機構發布的《健康時代:讓食品發揮作用——2019年功能性食品報告》中顯示,功能性食品市場正在持續增長,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尋找他們食物中的功能性益處。根據市場需求預計,未來幾年功能性市場的規模將超過2,750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食品企業還需盡快擴大功能性食品的生產規模。
據悉,當下消費者感興趣的功能性食品有很多種,包括可促進睡眠質量、提升身心健康、維持大腦、腸道健康功能等。食品企業在開發功能性食品時,也應更關注于提高免疫力、補充能量和幫助睡眠。功能性食品超越食物基本營養,具有降低疾病風險和促進健康作用,在其源頭研制開發方面,高新技術的支撐。
目前對于功能食品的研究有多方面,有包括膳食纖維、真菌活性多糖、植物活性多糖等在內的活性多糖,有包括酪蛋白磷酸肽、谷胱甘肽等在內的活性多肽,也有各類多不飽和脂肪酸、活性菌類、功能性甜味料等等,范圍非常大。
基于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范圍廣,在產業中應用的生產技術也非常多,例如發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分離純化技術、超微粉碎技術、冷凍干燥技術、微膠囊技術、冷殺菌技術等等。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得功能性食品生產變得更加高效快捷,加速了產業發展,對產業的發展擴大具有重要意義。
也正是得益于技術的發展,近兩年國內進行功能性食品開發的企業越來越多,帶動了產業鏈的拓展。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就將于今年建設一個黑木耳功能食品深加工項目,項目利用黑木耳作為主要原料,利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實現年產1.02萬噸黑木耳“雙降”食品,其中,黑木耳飲品5000噸,醬、醋4000噸,多糖200噸,脆片1000噸。
山西某食品有限公司在當地投資建設雜糧功能性食品產業園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10.2億元,年產各類雜糧功能性系列食品20萬噸,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當前,項目已完成6萬平方米的施工。饃片加工車間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計劃7月進行試產,預計今年年底項目的基礎設施可全部建設完畢。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存在“輕預防重治療”的問題,這只會導致病人越治越多,提高群眾抵抗力才是關鍵。而功能性食品的研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健康程度。當下,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因子制備及其應用關鍵技術得到產業化應用,為未來功能食品產業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