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火鍋餐飲具再曝出問題,原因系其店內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群,登上了“抽檢黑榜”。餐飲具衛生安全是目前餐飲經營單位存在的一項突出問題。目前正處于夏季高溫天氣,切實保障餐飲具衛生安全,對于預防食源性疾病發生,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不容忽視。那么,如何有效地撐起餐桌飲食“安全傘”呢?
隨著國人消費水平逐步提升,在外就餐的頻次增加,而今餐飲消費已將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日前,《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發布,報告顯示,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突破4.6萬億,有望在7年內趕超某國,成為大的餐飲市場。其中,火鍋作為被大眾歡迎的餐飲類別,具有易標準化、高自由度和社交功能,在餐飲“賽道”保持高增速。
火鍋等特色美食無時不在撩撥著吃貨的味蕾,但是對于承載美食的餐飲具卻少有人關注,尤其是餐飲具衛生安全。餐飲行業時而也出現餐飲具抽檢不合格的問題。近日,在某地餐飲具專項抽檢中,一火鍋門店登上了“抽檢黑榜”,原因系其店內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群。隨后,火鍋店相關人員回應筷子檢出大腸菌群主要是因儲存過程中導致。
筆者了解到,大腸菌群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餐飲具大腸菌群超標主要原因是二次污染,比如操作人員洗手不徹底,個人衛生狀況未達標;餐飲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或餐飲具清洗消毒不徹底、不過關,干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溫度等。
如若消費者們使用了大腸菌群超標的餐飲具,或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如腹瀉、腸胃感染等。因此,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規定,餐飲具這一項目的標準值為“不得檢出”,否則判定為餐飲具抽檢不合格。那么,如何有效地避免大腸菌群超標,保障消費者用上放心餐飲具,保證舌尖美食安全呢?
一方面,全國各地有關部門要持續加強火鍋等餐飲行業餐飲具衛生專項抽檢工作,通過重點對餐飲具清洗消毒場所、消毒工藝流程、餐飲具儲存場所以及個人衛生狀況等事項進行全面檢查,并使用ATP熒光檢測儀,對餐飲具潔凈度進行現場快速檢測,嚴格規范經營行為,提高衛生質量,消除食源性疾病傳播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另一方面,火鍋等餐飲經營者要增強依法履行餐飲具消毒的安全責任意識,加強員工個人衛生狀況等管理。同時,確保餐飲具清洗消毒徹底,清洗消毒達到規定溫度和時間例如,采用蒸汽、煮沸消毒溫度100℃,并保持10分鐘以上;采用紅外線消毒,溫度超過120℃,10分鐘左右;采用
洗碗機消毒,溫度、時間應確保消毒效果滿足國家相關食安標準要求。
此外,為了做到“一餐一消毒”、“一客一消毒”,餐飲用具清洗或消毒后還要瀝干,并及時放入消毒柜等專用保潔設施內,消毒溫度達到120℃以上,防止二次污染。而用餐前再從消毒柜中將餐具擺放出來,確保干凈衛生。
外出就餐時除了關注食材安全外,餐飲具的清洗、消毒及保潔是否到位,與每一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相關。為此,火鍋等餐企定要認真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把餐飲具安全衛生關,讓消費者可以安心吃火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