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到特殊因素的影響,線上蔬果生鮮訂單火爆,這也讓生鮮市場“賽道”再次升溫,并為冷鏈物流行業帶來發展機遇。然而我國冷鏈物流發展進程并不理想,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痛點”,如農村農產品“一公里”。加快農村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破解“一公里”難題,還提升了農產品新鮮品質,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近年來,冷鏈物流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物流領域中的一塊億萬藍海。冷庫、冷藏車、
冷藏箱等冷鏈裝備作為冷鏈物流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其產銷量逐年增加。同時,冷鏈運輸行業標準以及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了指導,冷鏈政策效應拉動了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的增長,預計2023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增長至突破9000億元。
冷鏈物流目前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但一直以來,我國冷鏈物流發展進程并不理想,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痛點”。
冷鏈物流是一個包含了由產地預冷、冷藏儲存、冷藏車運輸、冷庫儲存、配送等一體化的冷鏈物流產業鏈。其中,產地預冷、冷藏儲存,即農村農產品“一公里”,目前仍是冷鏈物流發展的“痛點”。
雖說冷鏈物流建設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已經逐漸鋪開,許多地方農特產品進城“大動脈”基本打開,但是目前農村冷鏈仍是比較薄弱的環節之一,冷庫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布局不平衡,冷鏈流通率和運輸率遠不及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薄弱,數量不足,運營成本高,以及基層冷鏈物流人才缺乏等問題,導致生鮮農產品在“一公里”上損耗較高。
據了解,我國一年因為采收不當,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數量少、布局不合理,產地
預冷機等預冷設施和冷藏運輸剛起步,農產品采集后不能及時進行預冷、冷藏等原因造成損耗的果蔬產品超過1億噸。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問題主要出在農村農產品“一公里”上,農戶、企業對果蔬采后保鮮認識不到位,預冷、冷鏈貯運管理技術匱乏等。
因此,加快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于解決好這“一公里”的問題,降低產品損耗,保障新鮮品質,促進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也給農產品品牌化及標準化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促進鄉村振興農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據悉,在提案中,某委員表示,加快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增強農村“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舉措。
筆者進一步了解到,該委員建議,建設一批田頭預冷、冷藏保鮮等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解決瓜果蔬菜和鮮活農產品等優質農產品應季集中上市而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在非出產期的淡季價格上漲而產品供不應求的農產品銷售難題。
另外,根據情況,選擇性建設節能型機械冷庫、節能型氣調貯藏庫,以及可配套建設強制通風預冷、差壓預冷或真空預冷等專用預冷設施等等。
不僅如此,由于農村冷鏈物流存在技術水平不高,嚴重缺乏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等問題,因此,還應格外重視組建面向全國的冷鏈物流專家團隊,為農村提供涵蓋產業規劃研究,技術研發,項目決策、建設和運維支持,以及人才培訓等環節的幫扶,農村農產品“一公里”發展的“痛點”。
其實,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在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以及貯運環節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冷鏈物流建設是一個系統性項目,中間環節眾多,保障產品“鮮”行,還需要著力解決冷鏈物流供應鏈的“痛點”,例如農村農產品“一公里”。而加快農村冷鏈基礎設施建設 ,或將有力地破解“一公里”難題。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