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食品工業的自動化時代已來臨,食品機械制造業隨之崛起,成為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銷售額已超過2萬億元。有機構預計,未來幾年內,食品機械制造業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15%,并將在2021年達到3萬億元。而近幾年,隨著制造成本的上升,食品機械制造企業開始摸索轉型之路。
雙重成本上升
在各種市場因素的影響下,這兩年食品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日漸上升。據了解,目前導致食品機械制造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兩個: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工成本上升。隨著能源的不斷開采,石油、鋼鐵、煤炭等制造業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制造企業的采購壓力加重。
以鋼材為例,根據杭州某制造企業發布的采購數據顯示,2015年,該公司鋼材采購單價為4450元/噸,到了2018年,單價上漲至6640元/噸。作為大部分食品加工設備的基礎材料,鋼材價格的上漲擠壓了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的上漲也是產業目前面臨的痛點。
在傳統制造業中,人工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較大。近幾年,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加之社會福利保障的健全,國內人工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一再上升。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工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國內制造業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那么,相關企業該如何轉型,才能重獲市場優勢呢?
制造企業如何轉型?
近幾年,在市場需求的倒逼下,食品機械的質量、種類、數量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發展進程加快。但是,國內食品機械同質化現象嚴重,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較少。因此,國內設備制造商不能一味地制造性能相仿的加工設備,而是要創新技術,開發性能迥異的新型設備,調整產品結構,豐富設備種類。
另外,提升企業的智能制造水平也迫在眉睫。近幾年,不少制造企業都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智能化是自動化的進階,進一步降低了對人工的需求,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與此同時,智能化數控機床以及協作機器人的研發應用,為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
尤其是機床,作為食品機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其智能化發展讓制造過程擺脫了人工干預。據悉,結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數控機床大多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調節、網訊通信等功能,突破了傳統機床在運行監控、故障診斷、生產優化等方面的桎梏。因此,引入智能化數控機床將成為食品機械制造業建設智能車間的關鍵一環。
小編結語:伴隨著食品工業自動化發展趨勢,食品機械制造業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上升態勢。但在制造成本上升的壓力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單機利潤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滑。如何重新拉升利潤值,就需要制造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引導產業走向可持續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