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對新基建加大投入并執行落地,各省市紛紛出臺支持政策,加大新基建布局和投資力度,無疑為冷鏈物流帶來了福音。隨著新基建的逐步落地,加之政策的引導,冷鏈物流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并借著“新基建”東風,實現海量冷鏈物聯網終端進行連接,或能解決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痛點”。
七大新興領域、超萬億投資規模,這是給這個乍暖還寒之春的“強心針”。一時間,“新基建”這個詞讓尋找新機會的人兩眼發光。其實,早在2018年就明確提出了“新基建”,并定義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基建”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如今,“新基建”正成為有效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各省市紛紛出臺支持政策,加大新基建布局和投資力度。據悉,某市將在未來3年為“新基建”投入2700億元,聚焦“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四大重點領域,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厚植新根基,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冷鏈物流業也開始跟隨科技的腳步,走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運輸效率和發展速度,成為冷鏈物流行業的新趨勢。
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冷鏈物流業的發展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現階段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可達85%以上。
此外,我國冷鏈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冷藏、包裝、運輸以及損耗等環節的生產成本頗高。與此同時,冷鏈基礎設施“供需錯配”局面突出,表面呈現供過于求的現象,冷鏈需求和供給嚴重失衡,并且冷鏈企業標準體系不健全,田間采摘預冷、初加工預冷以及冷藏、貯運和冷鏈信息等銜接不到位,“斷鏈”也成了行業亟待解決的“痛點”。
在“新基建”的發展東風下,冷鏈物流的“痛點”能否解決,為行業按下快進鍵呢?由于冷鏈物流整體系統構成復雜,涉及環節眾多,在發展過程中,加快建立健全冷鏈物流體系,打造遍布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實時對冷鏈物流行業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監控,提高響應速度,及時解決問題,或將更好地解決行業諸多痛點。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冷鏈物流行業,還是其它領域都將離不開物聯網、5G網絡,5G網絡賦予物聯網低延遲、高速率、多終端的交互能力,物聯網技術會與5G共同演進,能夠幫助行業實現全國冷鏈物流網絡信息互通,并且預冷、初加工預冷以及冷藏、貯運和冷鏈信息監管等精準對接,提高響應速度,有利于解決“斷鏈”等行業痛點。
當下,“新基建”逐步成為2020年中國經濟熱詞。在“新基建”的帶動下,物聯網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冷鏈物流信息互通、互聯,而5G網絡賦予物聯網低延遲、高速率、多終端的交互能力,未來將有海量冷鏈物聯網終端進行連接,這會產生大量的行業數據,為冷鏈物流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發展后勁,形成長久支撐的中長期戰略選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