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外部環境的催生下,國產嬰幼兒奶粉市場迎來一波消費新高。不少消費者對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存在偏見,但經過多年的政策管控和政府監督,國產奶粉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國家市監總局數據顯示,2019年抽檢境內的114家企業生產樣品1721個批次樣品均合格。隨著國產嬰幼兒奶粉市場向好,國內奶粉生產企業迎來“彎道超車”新機遇。
中國的嬰童消費市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嬰幼兒奶粉市場需求龐大。近幾年,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奶粉行業市場規模為1755億元,同比增長8.4%,過去5年復合增速為8%。預計2020-2023年奶粉行業復合增速為7%,2020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將擴張至2955.1億。
有業內人士表示,考慮低線城市相對更快的出生人數增速、城鎮化及收入水平提升等情況,未來嬰幼兒奶粉市場還有更大的消費升級空間。并且,在奶粉注冊制推動的行業出清這一背景下,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提升速度顯著加快。這對于國內嬰幼兒奶粉企業來說,正是開拓新市場的好時機。
要想打下堅實的消費基礎市場,奶粉質量不能忽視。奶粉質量因素受多方面的影響,產品品質差主要原因包括企業質量管理意識差,企業管理混亂;設備工藝落后,設備簡陋;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檢測手段等等。因此,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在生產奶粉時,要把控好這些因素。
企業在進行質量管理時,不能僅靠人工進行管理,而是要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進行智能管理。大數據管理系統能實時反饋訂單狀態、檢測狀況、生產進度、合格率等生產信息,隨時追溯產品,讓管理者對生產數據有著明確的了解,從而幫助部分奶粉生產企業解決生產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問題。
其次,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更新也不可避免。在食品科技的發展下,從鮮奶冷藏到預處理、配料、濃縮、噴霧、干燥、熱敏營養素干混、包裝等生產環節都實現了智能設備的研發。因此,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智能化升級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技術支持,智能設備將為企業帶來更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
此外,為了保障問題產品不流入市場,成品還需經過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設備的“把關”。據了解,嬰幼兒奶粉檢測項目非常嚴格,包括營養成分、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殘留、微生物及致病菌等項目。生產企業在產品出廠之前,要利用食品質量安全監測裝置對產品進行多方位的檢測,避免出現安全隱患。
近幾年,國內奶粉生產企業的注冊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嬰幼兒配方奶粉這一賽道逐漸擁擠。同時,隨著市場資源逐漸向乳企傾斜,嬰幼兒行業和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內中小生產企業要想突破行業內的壟斷,還需從質量管理、設備升級、品質檢測等多方面進行升級,提升產品質量,利用質量競爭來搶奪市場份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