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以來,短期勞動力短缺情況嚴重,不少行業包括中藥制造行業的生產受阻。與此同時,為了降低勞動力不足對于工業生產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需要進一步加大對于工業信息化及數字化的投資,通過提高“智能制造”在工業生產中的比例,以保持特殊情況下的有效供給。在此過程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將能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中藥制藥裝備亟待向“中國智造”轉變
就中藥制造領域而言,隨著人們對健康保健意識的加強,以及對中醫藥認可程度的加深,中藥產業的市場前景被看好。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藥產業規模已突破8000億元,到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1.3萬億元。
另外根據《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藥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藥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業內認為,在此背景下,中藥制藥裝備也亟待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助推中藥產業朝著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實際上,政策方面早有鼓勵支持包括中藥制藥裝備在內的制造業朝著“智能制造”轉型。例如,《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動我國制造模式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國內不少廠商已經加大智能化改造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興起,國內不少制藥裝備廠商都加大了智能化改造,行業也越來越重視“關鍵技術裝備”的戰略與科技研究,基本形成了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中藥制藥裝備體系。
據悉,在2019年的第58屆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上,中藥制藥裝備受到了格外的關注,不少參展商甚至已經具有智能制造的雛形,在滿足國內行業需求的同時,有些有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國產設備甚至還走向國外,出口至南亞和東盟等國家。
例如,有
干燥設備廠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中藥烘干效率和節能效果,提升了中藥產品烘干品質。目前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出口印度、馬來西亞、德國、日本等國家。該公司董事長表示,工藝制造水平是影響中藥產品質量的核心要素。“我們認為,提升制藥裝備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關鍵工藝控制水平,解決制約產品質量的瓶頸問題,是當前制藥裝備行業的緊迫任務。”
也有廠家針對傳統中藥生產方式存在的能耗污染高、成本高,工藝水平低、生產效率低,工藝與裝備無法匹配當前對中藥質量的要求等問題,加強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中藥制藥裝備賦能,提高生產效率和中藥質量,大大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力。
另外,在2019年的春季藥機展上,也有不少國產企業帶來智能化中藥制藥裝備,包括全智能包中包溯源生產線、全智能中藥配方顆粒瓶裝生產線、全智能罐裝包裝線等。有企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制藥網采訪時表示,公司在智能化裝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客戶的實用需求,在此基礎上做到減輕工作強度,減少勞動時間,同時加強設備包裝的質量,以及GMP管控的要求,推動中藥產業以及制藥裝備的智能化發展。
據悉,在中藥制藥裝備的應用方面,該企業還考慮到中藥烘干的需求,引入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提高中藥烘干效率和節能效果,同時提升了中藥產品烘干品質。“我們還在不斷地升級換代產品,并且從實用的角度,積極提升中藥裝備自動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
結語
可以說,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這些中藥制藥裝備的發展。目前,我國中藥裝備產業的企業數量、產品品種、規格、產量方面都在世界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我國也成長為中藥制藥裝備生產大國。
業內認為,中醫藥的發展需要守正創新,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中藥制藥過程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一大方向。中藥制藥裝備需要從“中國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生產控制、更加智慧化的監管,如實現從藥材種植、飲片加工、生產過程到臨床使用整個信息鏈的質量數據流閉環等,進一步確保中藥質量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