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月,清明節就近在眼前了。“相傳百五禁煙廚,紅藕青團各祭先”。清明節除了祭祖,吃青團也是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臨近清明節,青團大量上市,口味更是花樣百出。除了傳統的豆沙、芝麻餡兒,還有鮮花牛奶、咸蛋黃肉松、芒果流心等新奇的口味。新口味增強了不少年輕人對青團的興趣,不少生產企業開始尋求自動化生產來滿足市場需求。
作為一種常見的糕點小食,青團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隨園食單》中就曾記載了青團的做法:“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糕團,色如碧玉。”制作青團時,要先將漿麥草、艾草等壓榨出汁,隨后混合面粉進行揉面,再進行包餡工作。
如今,隨著新口味的不斷出現,消費者對青團的購買興趣增加,市場需求擴大。加之消費者對食品衛生安全的要求不斷提升,手工制作青團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青團生產企業還需通過升級自動化來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并避免過多的人工參與,降低人工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
那么,在青團的自動化生產中,需要哪些生產設備呢?首先,需要
榨汁機將草類原料壓榨出汁。目前
榨汁設備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螺旋榨汁機,由齒輪帶動擠壓螺旋輥對物料進行推進式擠壓,通過擠壓作用力讓物料出汁。設備可以通過改變螺旋升角來改變壓榨的出汁率和產量,方便企業根據不同生產工藝進行調整。
盡管螺旋榨汁機的市場范圍非常廣,但其型號相對單一,無法滿足多樣的固液分離。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帶式
壓榨機逐漸得到市場青睞。它是由兩條濾帶纏繞在順序排列、大小不等的輥輪上,利用濾帶間之間的擠壓作用來進行榨汁工作。帶式壓榨機的出汁率更高,設備連續性生產性能也更好。
除了榨汁機,和面機也是青團生產過程中的需要用到的關鍵設備之一。人工和面時,和面師傅的手藝經驗對于成品面團的軟硬程度、口感風味有很大的影響。而和面設備則不會產生這些問題,統一的參數設置能保證加工完成的面團質量穩定、均一。并且,相對于手工和面來說,和面機能和更多的面,同時也極大地減短了揉面的時間。
此外,包餡成型機在青團生產中也不可少。目前的包餡機多采用超低壓力輸送皮餡,每次的輸送量能保證平均,從而實現每個青團的大小、重量均一。同時,也因為皮餡的比例可進行調整,滿足不同種類青團的生產。如今,國內的包餡成型機正在向多功能化發展,三重餡裝置、固形物裝置、二次成形等裝置得到應用,擴大了設備的應用范圍。
近幾日,青團生產企業迎來了節前高峰,生產需求大大增加。與此同時,企業的產能也要跟上。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提升青團的生產效率,幫助企業實現大規模生產。現在,食品工業的“自動化時代”已經到來,青團生產企業的自動化升級正是大勢所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