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旗下智庫近日發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指數報告》。在該指數跟蹤的113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第35位,較去年上升11位。該指數由多個指標構建而成,可衡量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驅動因素。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穩定發展,食品安全指數上升。當然,在這背后,也少不了食品機械的助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09萬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利潤總額5771億元,同比增長10.8%。如今,食品工業機械化生產進程加快,食品機械在食品工業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其市場空間也在不斷成長,每年以平均18%的增長率遞增。
我國食品機械行業從20世紀初開始步入發展軌道,隨著改革開放的加快,我國經濟崛起,食品機械產業與食品生產加工產業相輔相成,食品機械產業的規模得以迅速擴大。行業內也已經出現了不少規模大、效益好的,部分產品也能跟上先進水平。
但就從總體來看,我國自主生產的食品機械仍以中低端設備為主,技術以及設備仍以引進、仿制為主,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技術創新的產品甚少。并且由于我國的食品加工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對食品機械的要求更高。對此,國內食品機械企業還需轉變自身發展路線來適應結構調整時期,從而進一步打開未來發展空間。
首先,企業要脫離對國外先進設備的仿制,利用自主創新來開發新技術、設計新設備,從而實現國產設備的轉型升級,提升國產設備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加強設備的靈活性和適配性,使設備能夠適應多條食品生產線,降低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并提升其經濟效益
其次,對于正在孕育興起的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食品機械行業也要抓緊乘上這座“智能制造”的大船。智能化設備能讓人與機械相互之間實現較好的溝通和交流,對整個生產線的實際生產情況起到良好的監督調整作用,從而提高產線的生產效率,推動產業轉型與價值提升。
除了食品生產,食品安全質量的管控也不容忽視。如今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加深,保障加工食品安全成為食品機械發展趨勢之一。對此,企業要盡量使用不銹鋼生產設備,或利用食品安全涂層對設備表面進行處理,讓設備本身變得更加安全。同時,也要加強設備零部件的精密度以及密封性,防止食品生產中混入異物。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食品工業蓬勃發展,食品機械行業每年也都在進步,發展勢頭良好。市場增量也意味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市面上食品機械制造商還需從整條生產線系統化,協調性出發,讓生產過程更加高效快捷。并向智能化,自動化,減少人工的方向發展,實現用機器代替人工。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