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失業不失志,創業賺大錢
閱讀:412 發布時間:2009-11-16 失業打工仔,開店成生意精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有一家“三餐店”,門庭若市,人聲鼎沸。六名服務員在餐桌間穿梭不停,有的剛離開,顧客就站起來大聲喊道,“服務員,我的河粉好了嗎?”每當這個時候,陳銘急忙放下手上的賬本,跑到顧客身邊,邊道歉邊向他們解釋。
有朋友見生意這么好,問陳銘,“為什么不多招幾名服務員?”陳銘搖搖頭,笑而不答。不是他不舍得花錢,他只是有自己的想法,“再過兩個月,zui多兩個月,我會開多一家分店,就在街對面。”朋友追問起來,陳銘沒法,只好把自己的“商業秘密”告訴他們。
果不出其然,兩個月后,“三餐店”對面新開了一家美食店,店名竟叫“一日三餐”。這不是扯著大旗和陳銘較勁搶生意嗎?
朋友又紛紛來告狀,說,“陳銘,你搞什么呢,怎么自己搶起自己的生意來了?”陳銘給他們倒好茶,不緊不慢地說,“老板還是我,兩家店不同店名,有利于分流顧客,形成競爭的局面,滿足顧客尋求差異的心理,反正*的還是我,哈哈!”經他一解釋,朋友紛紛豎起大拇指,贊道,“真是仕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都成生意精了!”
然而,誰曾想到,開店前的陳銘還是一名失業的打工仔。
機緣巧合,負氣買來的財富
一年前,受金融危機影響,陳銘所在的小工廠倒閉了,被迫失業的他,在東莞奔波尋找了兩個月,還是沒有找到工作。zui后,他只好和失業的老鄉一起回到湖南老家,重新操起鋤頭務農。
有一天,他上城鎮買肥料,路過報刊亭時,隨手拿起一本就翻閱起來。在東莞打工時,陳銘就養成了閱讀雜志的習慣,現在回到老家,忙于生計,倒是放棄了這個愛好。老板見陳銘一身泥水,看了大半天也不見買,就不滿地說,“不買不要翻看,免得弄臟了。”陳銘大為惱火,從口袋里掏出幾塊錢,扔到老板面前,“誰說我不買?你不要小看人了。”說完,拿起雜志拂袖而去。
回到家里,陳銘忙著施肥,除草等,等他拿出雜志來看,已經是一個星期后的事了。“財運到了,攔都攔不住。”事后,陳銘這樣解嘲自己。是的,要不是這本負氣買回的雜志,說不定陳銘現在還在田里揮灑著汗水呢。
陳銘隨手把雜志翻到“致富項目”這個版塊,里面一篇《穗華—創業者的家園》吸引了他。等他專心把全文看完,竟忍不住猛拍自己的腦袋,還呵呵大笑。妻子以為他犯傻了,連忙跑過來,繞著他打量。直到陳銘抓住她的肩膀,一邊抖一邊喊,“我知道如何*了!”
美食圓夢,我是下一個富翁!
第二天,陳銘早飯也沒吃,匆匆進城鎮到網吧查找資料。如果說從東莞失業回來,陳銘收獲了什么,他會說,“我學會了上網,還有就是喜歡看雜志!”是的,這兩個愛好如今成了幫陳銘打開財富大門的金鑰匙。
他在百度搜索“穗華機械”幾個字,然后進入廣東穗華公司主頁,仔細一看,果然不錯,真是一家享譽四方的食品機械企業,*,技術精良,還有完善的技術培訓和售后服務。接著,他看到了各種各樣功能齊全的食品機器,有河粉機、涼皮機、腸粉機、米粉機、面條機、豆腐機、腐竹機、豆芽機、榨油機、肉丸機等等。他瀏覽著穗華機械的,越看越激動,越看越興奮,暗自立下誓言:下一個富翁就是我!
陳銘仔細抄下穗華機械的地址和,小心地放入錢包當中。回到家里,陳銘要妻子把資金準備好,第二天,天剛灰亮,他就坐車趕往火車站,之后登上了開往廣州的列車。按照地址找到廣東穗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部,陳銘如愿地買回了一臺多功能河粉機,還學會了一套使用技巧和經營方法。
于是,一個月后,“三餐店”就開張營業了。
擴大經營,自己搶自己的生意
自“三餐店”開張后,生意一天勝似一天,每天的進賬都讓陳銘笑得合不攏嘴。短短不到半年時間,陳銘就把成本*收回來,還為開分店儲存了兩萬多元。
陳銘一樂,提著一瓶好酒,找到當初讓他負氣買雜志的老板,說,“感謝你讓我遇見了穗華這個金礦!”老板訕訕地笑著,當他了解清楚情況后,不由握住陳銘的手,感慨地說,“難得相識,改天一定帶朋友光顧!”
不滿足河粉生意的單調,陳銘騎著新買回來的摩托車,在城里兜了十多天,zui后決定,下本錢買豆腐機、肉丸機,擴大經營鏈條,把生意做大。于是,他再次去到穗華,買回大功率的豆腐機和肉丸機,既做美食生意,又為顧客提供外賣,即“讓他們吃了再買回家自己煮。”陳銘樂呵呵地說道。
陳銘的“三餐店”仍舊專營河粉、腸粉等特色美食,而“一日三餐”店,除經營粥粉外、還有豆漿、豆花、肉丸等美食,外行人一看,還以為是兩家店為了搶生意而在打爭奪戰呢。
現在,陳銘見食用油的生意好賺,他又打起了小算盤,想到穗華機械買臺榨油機,計劃在縣城開一家“鮮榨油店”,再次擴大自己的生意。陳銘的經營目標,就象他名下的存折數字一樣,還在不斷攀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