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較為*的有澳大利亞的孔伯龍巴(Koombooloomba)充水式橡膠壩、日本為荷蘭建造的拉姆斯波爾(Ramspol)橡膠壩等[5]。1965年以來,我國橡膠壩的發展歷史大致經歷了試驗研究、總結改進、穩步發展及快速發展4個階段。目前我國的橡膠壩工程主要以充水式為主。
1.2貴陽淺談水力自控翻板閘壩翻板壩
翻板壩1972年發明于日本,主要由面板、支腿、支墩及連桿等部件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杠桿平衡與轉動,通過上游水作用力和閘門自身重量的相互制衡及增設阻尼反饋系統達到調控上游水位的目的。通過上游來水量的增減自動控制作用于閘門上的合力大小及作用點位置,同時利用支腿、支墩、導板、滑輪及連接桿的協調配合,實現翻板閘門的自動開啟和關閉。當上游水位升高時,閘門逐漸開啟泄流,上游水位下降時,閘門逐漸關閉蓄水,從而保證了上游水位一直保持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6]。
目前應用較多的翻板壩形式主要有多鉸軸式、雙支點復合式、多絞連桿滑塊式和滑塊支承鉸式等,如我國漢江支流天河尾間鄖西縣的天河口翻板閘門、廣東省懷集縣水下三級水電站翻板壩等。在國外的應用中,本擬利用翻板壩來防止海嘯對沿海岸地帶居民的襲擊。
1.3貴陽淺談水力自控翻板閘壩液壓升降壩
有資料表明,液壓升降壩2006年由我國發明,屬于攔河活動壩的第三代產品,是一種利用自卸汽車力學原理,結合支墩壩水工結構型式,具有擋水和泄洪雙重功能。主要由壩面(弧形或直線)、支撐桿、液壓桿、液壓缸及液壓泵站組成(從EI、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等數據庫1990~2015年的調研情況,以及在Google等網絡搜索引擎上搜索的結果來看,尚未找到液壓升降壩這一新生壩型的國外文獻及報道)。
液壓升降壩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液壓系統控制活動攔水壩,從而達到升壩時攔水,降壩時泄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