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陽縣農機局組織舉行麥草打捆機演示會,演示會上小麥收獲后秸稈直接打捆,收回再使用,打捆成型的秸稈裝卸運送便利,zui主要的是便利下茬玉米耕種。秸稈打捆時撿拾對比潔凈,效率高,操作簡略。
麥秸圓捆打捆機不只能夠使秸稈收回再使用,減少秸稈燃燒形成的環境污染,還有利于養殖業、種植業、生產沼氣、飼料加工及造紙業的開展,為有關產業供給很多原材料,合理使用資本,每畝可收回秸稈300-400kg,然后節省資本、添加農人收入,讓秸稈變廢為寶。
經過這次現場演示會,參會人員對撿拾打捆機有了進一步的知道和采購愿望,遭到了參會人員的好評。
在夏日麥收降臨之際,姜店鎮潤田農技合租社新引入了32臺麥秸圓捆打捆機。
“曾經麥秸俺們都是燒的,這兩年為了保護環境禁止燃燒秸稈。假如沒有秸稈打捆機,秸稈收回的工作量非常大,人工費都要多出好幾倍。這么有了麥秸圓捆打捆機能夠直接運走做成飼料或者賣給工廠當造紙原料。”協作社社員殷之強提到:“曾經麥秸圓捆打捆機老是黑白日的搶著用,如今協作社引入了這么多臺,再也不用排隊搶了。”
據了解,姜店鎮潤田農機專業協作社如今成員有500余人,資金超過一千萬元,配套農機可達400余臺,是全縣的農機專業協作社。協作社經營范圍適當廣泛,包括小麥玉米秸稈烘干、收儲,秸稈還田、土地旋耕、免耕活動及深加工,一起為本社成員采購所需的農機具及配件,供給農機維修并承當農機工作中介效勞,并供給跨區工作效勞。關于下一步的開展方針,唐興濤決心滿滿:“向秸稈深加工方面拓展是咱們的大方向,經過提煉秸稈中的纖維素用于造紙及其他職業。如今正與黑龍江的一家公司協作,預計出資一個億。”
這些年,姜店鎮確立了“一二三四五”的開展方針,大力施行了“農業動”戰略,依照“以點帶面、要點打破、整體推動、全部開花”的*工作思路,要點推動“4678”工程,即全力打造4大產業基地,爭創6個農產品品牌,扶植7家農業公司,新增8家農人專業協作社。當時,我鎮農人專業協作社達121家,其間,國家、省、市級農人專業協作社演示社達6家,開展的數量及規劃日益壯大,為加速推動精美農業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日前,分水鎮大路村橫山畈省級糧食功用區來了一位變廢為寶的“能手”——正牽引麥秸圓捆打捆機。它是我縣引入的*秸稈打捆機械,可別小看它,關于消除秸稈燃燒、開展生態農業有著不行小覷的作用。
在剛收割完的水稻田塊中,只見一個龐然大物被大型拖拉機牽引著來回“奔跑”,不停地為收割機丟下的“陣地”清掃“戰場”。機器所經的地方,那些“丟盔卸甲”的水稻秸稈都被它當成“戰利品”收入囊中,從它身后“吐”出的是一塊塊被夯得結結實實的無窮“正方體”。不一會,本來凌亂不堪的田塊除了稻茬外,都被收拾得干潔凈凈。從遠處看,一塊塊金黃色的長方體水稻秸稈捆,像是一塊塊橫放在田間的“金磚”,顯得格外耀眼。
“這即是麥秸圓捆打捆機,有了它,秸稈運送就便利多了,送到秸稈加工廠制作成燃料、飼料和肥料,再不會是農人燃燒的‘廢物’了!”桐廬陳鑫農機專業協作社社長陳早德高興地介紹。
機械化麥秸圓捆打捆機在我縣農村仍是新鮮事,吸引了不少圍觀農人。仁慈農機專業協作社負責人邵仁慈聞訊趕來,看了機器工作后雙眼一亮,他以為一直以來zui頭痛的即是秸稈,搜集起來需求很多人力,散落零亂得無法運送,農人只能用燃燒的辦法處理。雖說秸稈還田是個好辦法,旋耕入土還能夠添加土壤肥力,但有缺陷,即是會給下一輪作物機械化工作帶來不方便,影響機器操作速度。
邵仁慈笑瞇瞇地說:“我看這臺麥秸圓捆打捆機行!打捆速度快,田間收拾得潔凈,省工省時,打成的方塊簡單裝載和運送,這么一來,本是農人田間燃燒的‘廢物’也能變錢了!”
據前來輔導操作的技術員介紹,正牽引方草捆打捆機具有打捆速度快、效率高、質量好等長處,打出的秸稈捆的寬度46厘米、高度36厘米、標準捆長80厘米,長度可按要求自由調節。通常每畝水稻發生的秸稈在300千克上下,能打成24捆擺布,只需30分鐘便能完結打捆工作,便于裝載運送至收買地。
“好物件老是會遭到大家的親睞,好機具老是會得到農人的必定。麥秸圓捆打捆機這種有利于環保、有利于生態、有利于可持續開展的農業機械必定會深受大眾期待。這機器,能為消除秸稈燃燒、確保生態農業可持續開展發明有利條件。”陳早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