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產業化需食品機械支持
中國的主食,是以小作坊生產為主,沒有走工業化、標準化之路。而手工制作等也導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出現,制約了主食的消費需求和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主食加工業亟待進行產業升級。
由于不少消費者認為機械化生產出的食品沒有手工做的好吃。目前,要在全社會樹立一個主食可以工業化的理念,工業化的產品不比手工的差。
目前,市場上85%-95%的主食由大小作坊生產,尤其是饅頭、鮮面條等面制主食,均以地攤、夫妻店、小作坊為主體,多由簡單饅頭機甚至手工打造。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主食產業化的重視,主食設備需求日益強烈。主食饅頭的產業化、工業化發展時間短,但手工制作一直制約主食產業化發展,饅頭等設備總體水平落后已成為制約主食加工業產業升級的重要瓶頸。
去年以來,我國已投入1億多元科研經費,研究饅頭、面條、米飯和菜肴的工業化、標準化這一大課題。
目前國內生產和使用的饅頭機,基本上都是模仿國外的面包生產設備和生產線中某幾個設備而成的,基本無自有知識產權。市場上的饅頭設備主要有對輥成型機、卷面刀切饅頭機、卷面捏斷式饅頭機、模仿手工隧道成型的智能化仿生饅頭生產線。其中模仿手工隧道成型的智能化仿生饅頭生產線,基本做到了達到和超越手工饅頭品質,同時是一套完整的饅頭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