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貴州省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政策制定的依據
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關于做好2024年支持畜牧業發展政策任務實施工作的通知》(農牧便函﹝2023﹞502號)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農辦牧〔2022〕13號)等文件要求,制定了實施方案。
二、發展目標
1.整體預期目標
通過“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實施,促進貴州省奶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區域化全產業鏈奶業生產模式,提高項目縣奶業飼草料供應水平、養殖設施裝備水平和鮮奶就地就近供應能力。擬建設現代智慧牛場3-4個,奶農養加一體化試點1-2個,飼料加工廠1-2個。項目實施完成后,奶牛年均單產水平達9噸以上;草畜配套率提高10%,奶業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20%,整體生產效率提高10%;推動建立“3+3”項目管理機制(即3個要求:要求組織1次學習、要求開展1次對接、要求開展1次培訓;3個完善:完善專家團隊、完善督導方案、完善評價機制);區域化全產業鏈奶業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更加緊密,“聯農帶農”作用更加凸顯,我省奶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
2.年度預期目標
(1)2024年度預期成效
在項目縣擬完成3個現代智慧牛場建設,擬開展奶農養加一體化試點1個。通過項目建設,提升項目縣奶牛養殖企業的圈舍、防疫、奶廳、飼料制備、擠奶等設施設備的整體裝備水平,草畜配套率提高5%,奶業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10%;奶牛年均單產水平達到9噸,奶源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區域化全產業鏈奶業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完善。
(2)2025年度預期成效
在項目縣擬完成1個現代智慧牛場建設,通過項目建設,提升項目縣奶牛養殖企業的圈舍、防疫、奶廳、飼料制備、擠奶等設施設備的整體裝備水平,草畜配套率提高5%,奶業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20%;奶牛年均單產水平達到9噸,奶源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更加緊密,聯農帶農作用凸顯,利益聯接機制更加緊密,為貴州奶業全面發展發揮良好示范和帶動作用。
三、實施區域
遵義市紅花崗區
四、補助對象
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農辦牧〔2022〕13號)要求,結合貴州奶業發展實際,4月12日印發《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關于組織申報2023年貴州省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明確了項目實施縣需符合以下申報條件:
一是奶業發展基礎較好,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較高,奶牛存欄、奶類產量持續穩定增長;有一定數量適度規模奶畜養殖場,奶牛場存欄規模在300-3000頭,具有較強的提升奶業競爭力、推進高質量發展需求,奶業持續發展空間大;
二是奶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緊密,能夠組織規范簽訂并履行生鮮乳購銷合同;
三是當地政府重視奶業發展,將奶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制定出臺支持奶業發展的意見、規劃和政策,支持為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等低溫乳制品和奶酪、乳清粉等精深加工乳制品集中配套奶源基地的奶業大縣。
五、實施內容
結合項目縣奶業發展特點、條件和現狀進行分析,以“補短板、強弱項、提水平、增效益”為目標,匹配建設相關內容。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農辦牧〔2022〕13號)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草畜配套。通過租賃或長期訂單等方式,支持項目縣做好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料種植和奶牛養殖就地就近配套銜接,保障飼草料供應。支持飼草料種植、收獲、加工、貯存設施設備改造升級,應用智能化機械設備,建設高水平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
2.現代智慧牛場建設。支持項目縣開展圈舍、防疫、奶廳、飼料制備、擠奶及運輸等環節設施設備改造提升;支持數智化設備(自動噴淋、環境監測、精準飼喂和監測、全自動全混合日糧
攪拌機、
擠奶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產奶量自動監測設備等)、信息化采集設備(智能項圈、計步定位、自動計量、個體識別等)、智慧牧場管理平臺(發情監測系統、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匯總分析等)等推廣應用。
3.探索奶業產地消費新模式。結合項目縣實際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奶農、合作社等主體依靠自有奶源發展乳制品加工試點,鼓勵奶源新鮮、就近消費的區域化奶業生產經營模式,培育區域化大眾化消費的奶業品牌。以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奶酪和民族特色乳制品為重點,支持奶源質量安全管控、乳品加工基礎設施建設與設備購置、生產工藝升級、檢驗檢測設備配備、冷鏈運 輸流通體系建設等。
六、補助方式
1.資金補助方式。財政資金原則上采取“先建后補”方式進行補助,及時公開申報條件、補助標準、實施要求等內容。項目實施要與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現行政策銜接,避免重復補助,重點支持定制化、非標準化設施裝備的推廣應用與改造升級,滿足奶業差異化發展需要。項目立項后,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擬定資金撥付方案并下達專項資金。
2.資金補助標準。原則上項目縣連續支持兩年,第一年安排補助資金2000萬元,根據實施效果等情況安排第二年補助資金。財政補助資金不高于總投資的50%。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對擴大草畜配套規模、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及養加一體化試點的適度規模奶牛養殖場(存欄100-3000頭,特色奶畜可參照執行)給予適當補助。草畜配套的每畝補助規模不超過800元,單個主體補助規模不超過400萬元;現代智慧牛場建設的單個主體補助規模不超過300萬元;奶農養加一體化試點的單個主體補助規模不超過400萬元。
七、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農業農村廳成立由分管廳領導任組長,相關處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全省奶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協調推進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培訓和指導服務。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和財政部門要提高認識,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分工,細化目標任務;推動建立“3+3”項目管理機制(即3個要求:要求組織1次學習、要求開展1次對接、要求開展1次培訓;3個完善:完善專家團隊、完善督導方案、完善評價機制),強化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的監管責任,確保中央財政政策有效落實。
(二)強化資金監管。項目縣農業農村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建立資金管理各項制度,加強對項目進展情況和資金使用進度的監管。要加強補助對象認定、項目驗收、資金撥付、后續跟蹤監測等關鍵環節監管,提升資金使用透明度,確保項目資金使用的質量和效益。要做到專款專用,驗收通過后,縣財政部門按照規定及時撥付補助資金,嚴禁擠占、挪用、滯留。對存在虛報、冒領等騙補行為的,經查實后予以通報,停止項目實施資格,追回補助資金。
(三)強化金融支持。探索創新項目實施機制,加大地方投入力度,撬動金融、社會等多元資本支持項目實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與省農擔公司、信用聯社、人保產險等金融機構溝通對接,加大對奶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優化抵押擔保模式,推廣好圈舍、土地經營權、奶?;铙w、農業訂單、農業保單等依法合規抵押,擴大融資比例完善地方配套支持政策。推動金融機構開展養殖場活體抵押貸款。強化保險支持,提高保費額度。督促實施好地方特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積極引導養殖主體投保,確保實現“有災保成本,無災保收益”,推進項目縣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強化利益聯結。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企業通過與奶農相互持股、二次分紅、溢價收購、利潤保障等方式,積極培育引導農戶養殖奶牛,增強奶源供給保障能力。強化企業、合作社與已脫貧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明確脫貧戶參與產業發展具體的增收方式及比例,跟蹤利益分配的落地落實,保證參與奶牛養殖農戶有穩定收益;建立好動態監測返貧機制,確保不發生脫貧后返貧的現象,推進脫貧戶參與奶業發展“紅利”分享,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五)強化績效管理。省、市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辦法》(財農〔2019〕48號)要求,組織指導項目縣開展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和項目自評工作;省級組織對項目市、縣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度任務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對實施效果不佳、財政獎補資金使用不規范的,經限期整改仍未達到要求的,將取消其后續年度資金安排。
(六)強化宣傳指導。項目縣要統籌做好項目政策解讀、技術培訓和宣傳指導,總結推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創新機制和典型模式,加大奶業科普宣傳力度,推介典型案例;建立專家指導服務制度,充分利用科研教學、技術推廣、產業技術體系和行業協會等專家資源,加強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技術指導服務,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撐,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技術難題。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政策咨詢電話:0851-85866725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