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邛崍市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和“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追溯網格化體系,實施質量追溯“八掛鉤”,促進追溯監管全鏈條閉環,為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貢獻邛崍力量。
一、完善追溯網格化體系,實現質量追溯“三個覆蓋”
一是建立三級網格化監管追溯體系。建立了“層層負責、網格到底、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市、鎮(街道)、村(涉農社區)”追溯監管網絡,現有監管網格177個,專兼職監管人員300余人。2023年各級監管人員依托國家、成都追溯平臺使用移動巡查APP實時上傳和查閱監管信息,累計錄入日常監管記錄10279條。二是建立三級監測溯源體系。建設“1個市級農檢站+7個鎮街檢測室+59個村級檢測室”,連續8年通過省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檢測能力驗證考核,連續三次獲得成都市農檢技能競賽團體二等獎,獲四川省農檢技能競賽一等獎,年均定量抽檢農產品2000批次以上,定性檢測農產品15000批次以上。三是實現質量安全追溯“三個覆蓋”。即糧油、生豬、茶葉、水果等主導產業全面覆蓋,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r業生產經營主體全面覆蓋,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主體和部省市農業品牌、公用品牌主體全覆蓋。目前全市有2372家主體入駐了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上傳生產(加工)、銷售批次信息6.2萬余條。
實施質量追溯“八掛鉤”,探索追溯市場化應用
一是實施質量追溯“八掛鉤”。出臺了《邛崍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等工作掛鉤的實施方案》,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園區認定、農產品認證、農業品牌推選、農業展會、龍頭企業認定、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評定、推優評先及農業扶持項目申報驗收等工作掛鉤,凡是未入駐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并適時開展追溯業務的,不得推薦、申報和驗收。不斷促進生產經營主體落實追溯主體責任,鎮(街道)和村(社區)落實監管責任,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創新試行肉證通制度。在全市4個定點屠宰企業探索試行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用高清噴碼技術將“檢疫驗訖印章、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溯源索證碼”融合加施在豬胴體上。使用手機掃描溯源索證碼,即可查驗產品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生豬來源產地和豬肉銷售去向等信息,實現“一豬一碼一證,物證合一”。目前,已累計賦追溯碼生豬119786頭,出具電子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各239358張,通過數據多跑路,實現了監管少跑腿,產品可追溯,肉品更安全。三是探索追溯賦能品牌建設。深入推進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實施追溯能力提升項目,實施“合格證+追溯碼+品牌LOGO”制度,培育追溯標桿企業200余家,賦予農產品更完整、更清晰的“身份信息”,鼓勵企業開展“掃碼領紅包”活動,調動消費者參與質量安全追溯的積極性,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成都新興糧油公司通過生產追溯數字化技術創新成為中國菜籽油加工10強企業、食用油50強企業,預計2023年銷售收入將突破30億元。金忠食品公司通過數字加工、云端溯源,成為集飼料生產和生豬養殖、屠宰、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的龍頭企業,在成都有80家銷售網點,占成都市場份額兩成以上。
三、促進追溯全鏈條閉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農資溯源監管。強化對農藥、獸(漁)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溯源監管,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單位檔案,督促建立購銷臺賬。嚴格落實四川省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規定,創新“連鎖公司+分支機構”農藥經營模式,全市280家農藥經營門市均納入農藥電子管理系統,實現農藥生產銷售使用可追溯。積極開展“綠劍護農”、“春雷行動”等農資打假專項行動,查處假劣農資,打擊違法犯罪,近三年立案查處農資經營違法行為共計39起,移交違法線索13起。二是推行標準化生產。創建稻種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項目,制定1套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1套產品品質指標體系,完成1份標準比對研究報告;建成高標準農田36.63萬畝,被列入四川省高標準農田整區域推進示范縣創建名單;建立耕地質量調查點135個、監測點7個;認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6.5萬畝,推廣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應用精準施肥等新技術36項,推廣面積達160余萬畝次。每年開展測土配方技術推廣91萬畝次以上,統防統治率90%以上,綠色防控率80%以上;開展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15個,培育并取得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106個。推進標準化養殖,建成生豬標準化養殖場48個。三是實現追溯全鏈條閉環。培育出新興糧油、金忠、文君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1家,糧油、茶葉、水果等主導產業生產基地集中連片,建有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3 個、農機合作社 41 家、植保合作社 10 家、育秧服務主體 18 個,烘干倉儲中心 37 個,全部納入追溯系統。建立63個鎮、村兩級農產品合格證打印自助服務站點,配備4臺合格證終端一體機、59臺合格證打印機,為510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配備合格證打印機,為2個農貿市場(商超)配備農殘快檢儀和農產品合格證打印機,開展市場“準入制”試點。各類生產主體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215萬余張,實現了“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從種子到餐桌追溯全鏈條閉環。
近三年,邛崍市本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9%以上,部省級和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合格率100%。培育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二品一標”特色優質農產品56個。在成都市首屆“最佳種植能手”水稻綠色高產挑戰賽中,邛崍市斬獲一金兩銀兩銅佳績,其中依豐水稻合作社以881.8公斤/畝的單產榮獲第一名。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現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四川名牌產品”和“四川省著名商標”企業27家,區域公用品牌“邛崍黑茶”,企業品牌“金忠”、“新興”和“蟲鑫”,農產品品牌“金忠牌邛崍黑豬肉”和“新興牌一級菜籽油”通過評審進入省級農業品牌目錄。榮獲2022年度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和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工作成效顯著單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