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服務省委“3815戰略”、市委深入推進“六大戰略”、扎實做好“產、城、人”三篇文章需要,發揮食品產業基礎支撐作用,昭通市圍繞打造“昭通食品品牌”,聚焦強組織、提品質、建標準、創品牌同向發力,不斷助推昭通食品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強組織,高位推動食品品牌建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產業品牌創建,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專題研究、審議昭通“10大品牌”評選管理和品牌創建質量工作扶持辦法,制定出臺《昭通市千億級高原特色農業重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就打造食用農產品“昭通品牌”作出明確規劃;市政府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品牌創建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市政府食安委將打造食品品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食品安全規劃的重要任務,推動食安辦、發改、工信、商務、農業農村等部門協同開展食品品牌質量創建。
二、提品質,全力推動昭通食品產業提檔升級。以監管督促產業規范,深入食品生產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和培訓指導,督促規范生產加工過程,落實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檢查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1030家次,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提升119家次;深入食用農產品種養殖主體開展檢查培訓,督促提醒規范使用農獸藥,開展現場指導培訓340場次、8047人次,發放合理用藥等宣傳材料3.7萬余份。以認證促質量提升,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新增有機食品農產品證書45個,總量達228個,同比增長44.3%,新增認證面積9.13萬畝,總量達163.88萬畝;有機證書獲證組織159個;新增綠色食品111個。
三、建標準,全力推動昭通食品產業規范發展。以標準規范產業發展,緊緊圍繞打造蘋果、竹子、馬鈴薯、特色養殖、天麻、花椒“6個百億元”綠色食品特色產業集群需要,制修訂一批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標準化、規范化,目前已制定發布昭通市地方標準106項,其中涉及“六大高原特色農業”昭通市地方標準44項,2023年新申請企業標準29項。以蘋果產業為例,先后研究制定《西南冷涼高地地區綠色食品蘋果生產操作規程》行業標準及《昭通蘋果生產技術綜合規程》《紅富士蘋果質量標準》《蘋果苗木質量標準》等18項地方標準,被廣泛應用于昭魯蘋果生產,將蘋果的優質果率提升了10個百分點,成為云南蘋果產業發展標桿,帶動果農10.09萬戶、39.02萬人脫貧致富,該項目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昭通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省、市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各1項、云南省標準化創新貢獻獎2項。以試點示范帶動產業升級,選樹一批標準化帶動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示范典型,建設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基地2個、納入省農業農村廳擬申報第八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對象1家。
四、創品牌,全力推動昭通食品品牌知名度提升。認真組織轄區內特色食用農產品參加云南省綠色云品評選,共入選綠色云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3個、企業和產品品牌32個。認真組織開展昭通“10大品牌”評選活動,重點評選“綠色昭品”“昭通地理標志產品”“昭通老字號”“名特小吃”等,目前通過昭通“10大品牌”復審名單共有食品或食用農產品品牌101個、區域公共品牌16個。加快促進昭通食品“老字號”創新發展,復核通過“中華老字號”2家。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