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玉米青貯的關鍵時期,慶陽市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積極落實青貯工作“四抓一推進”行動,建立包抓示范點,開展技術培訓,協調
青貯機械調度,推廣先進技術模式,解決青貯生產難題,助力糧改飼項目實施,使全市青貯工作進展順利。現完成青貯293.76萬噸,基本滿足今冬明春家畜飼草需求
一是抓宣傳培訓。針對青貯質量不高、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在寧縣舉辦全市玉米秸稈青貯機械收割現場推進及培訓會,組織規模養殖場、規模養殖戶、飼草加工企業及農機合作社技術人員,在理論培訓的基礎上,觀摩適合不同地域、不同加工方式、不同用途青貯機械的現場演示,學習收割、粉碎、裹包、裝窖、品質鑒定等全程青貯技術。印發《玉米青貯技術手冊》,介紹青貯玉米品種選擇、種植管理、加工利用技術。到10月底,共舉辦糧改飼及青貯技術培訓班7期,培訓技術人員560名,發放宣傳資料2000份,基本達到每個場(戶)有一名技術“明白人”要求。
二是抓推廣應用。為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在模式上推廣“青貯合作社、自貯、代貯、收貯”;在方式上,推廣窖貯、堆貯、裹包、“香腸貯” ;在來源上,推廣籽實玉米、糧飼兼用玉米、麥后復種飼用玉米青貯;在加工方式上,推廣八九月青貯、九十月黃貯、十一十二月微貯和干草加工技術。基本上解決了不同規模養殖場、不同飼草需求、不同季節飼草加工問題。
三是抓機械調度。針對青貯機械不足、制約青貯生產問題,市畜牧水產中心及早掌握市內各種類用途的青貯機械數量和人員信息,根據從南到北不同氣候條件和正茬玉米、青貯玉米、麥后復種飼用玉米的不同成熟期,組織周邊陜西、寧夏及本市機械286臺(套)跨區作業,先南部、再中部、后北部,調度適用川塬地、山峁地不同性能
收割機械,搶抓時間,有序開展青貯生產。
四是抓示范點建設。以慶城縣奧群公司“繁育推”一體化基地、寧縣早勝牛保種基地、寧縣飼草種植試驗基地三個示范點為抓手,著力解決復種飼草品種不足、陰雨天青貯緩慢、青貯質量不高等問題,示范帶動周邊群眾掌握青貯技術,提高養殖水平。建立油菜、小麥茬后復種飼用試驗示范點,引進生育期短、生產性狀穩定的飼用玉米、燕麥、甜高粱等進行試驗示范,篩選推廣適合油菜、小麥茬后復種的飼草品種,既解決全市飼草來源不足問題,也增加了單位土地經濟收益。
五是推進項目實施。為了助力糧改飼項目實施工作,完善收貯主體和飼草種植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吸納更多的養殖場、飼草企業、種植農戶參與,在多年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不同區域青貯玉米、糧飼兼用型玉米、燕麥、甜高粱等飼草品種布局指導意見,為糧改飼項目實施的種植環節提供技術服務。引進青貯防霉劑、
發酵劑進行青貯、黃貯、微貯示范推廣,解決青貯水分過大,容易變質和青貯水分過低,發酵不足等青貯質量問題,及時跟蹤服務、抽樣檢測,為糧改飼項目實施的加工環節提供技術支撐。
作者:楊德智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