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慶陽市以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堅持“一縣一業”產業格局,突出延鏈補鏈強鏈,持續做強畜牧業效益牽引,全力推動牛羊豬雞等畜牧業特色產業全鏈條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前三季度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59.17億元,占一產產值179.09億元33.04%。
產業鏈前端突出建基地擴規模,持續夯實產業基礎。按照“全市一盤棋、一縣一特色”的農業產業布局,持續推進畜禽養殖向優勢生產區域集聚,打造肉羊、肉牛、生豬產業帶和肉牛、肉羊產業集群,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雞產業基地。以設施養殖為重點,突出綠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養殖規模持續擴大。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新(改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91個、綠色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示范場)22個,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57.23萬頭、492.26萬只、125.65萬頭、5242.5萬只,同比增長7.62%、12.57%、5.87%、41.61%,肉蛋奶產量達到16.87萬噸,同比增長18.92%。
產業鏈中端突出畜禽產品加工,持續提升產業質效。以“畜頭肉尾”為抓手,以鏈主骨干企業為重點,扶持引導屠宰企業配套完善分割加工、冷藏冷凍、冷鏈配送等設施設備,向精深加工產品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拓展。今年3月,西峰區正大30萬頭生豬屠宰線建成投產,全市畜禽屠宰線累計達到10條,年屠宰加工能力12330萬頭(只)。支持偉赫乳業18萬噸乳制品加工廠擴能上產,研發生產“甘慕”羊乳產品20多種。鎮原圣越熟食加工廠、慶陽正大食品加工廠深加工生產線建設、環縣中盛萬噸羊肉預制菜深加工等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論證。全市建成有機肥加工企業18個,年產有機肥53萬噸,帶動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4.7%。
產業鏈后端突出品牌營銷,持續延伸產業鏈條。以品牌培育、宣傳營銷、冷鏈物流等為重點,促進產業鏈融合發展,提高產業附加值。持續培育提升“環縣羊羔肉”“慶陽早勝牛”區域公用品牌,加強企業商標品牌和“環縣灘羊”“早勝牛”“隴東黑山羊”等地理標志畜產品宣傳推介力度,組織企業參加農產品加工投洽會、農交會、蘭洽會、香包節等各類展會11次,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開展產銷對接、拓展銷售渠道。充分發揮西峰生豬、鎮原肉雞、環縣肉羊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鎮原屯字、西峰彭原2個產業強鎮要素集聚作用,促進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環縣羊羔肉集團列入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環縣羊羔肉”入選國家地理產品標志百強榜,品牌價值達52個億。完善冷鏈物流設施,新建中盛羊業3000噸冷鏈倉儲設施項目1處、建成圣越冷鏈物流中心1處,推動構建從產地到終端大市場的流通體系。
產業鏈全程突出要素聚集,持續強化服務保障。緊抓全市優化營商環境、開展“千名干部幫千企”的有利契機,采取政策支持、項目扶持、專班服務等方式,協調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全市引培市級以上畜牧業龍頭企業31家,確定7家鏈主企業、18家骨干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帶動上下游企業配套發展,打造全產業鏈企業雁陣。積極爭取肉牛產業集群等中央、省級財政8個畜牧業項目資金1.02億元,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良種繁育體系、飼草保障體系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鼓勵支持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一線,引導市縣鄉1046名農業科技人員下沉一線蹲點服務,建辦畜牧業科技示范點35個。構建市場化發展機制,建辦畜禽良種區域供應中心、專業化動物防疫公司、飼草料配送中心、羊毛剪理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12個,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全程化服務。創新財政扶持農業發展方式,市縣設立1億元農業產業發展貼息資金,按照“即貸即貼”方式,引導115個畜牧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1.87億元,累計貼息273.139萬元,有效破解畜牧業發展資金難題。
作者:呂金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