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稻谷香,農機助力秋收忙。9月19日,全市水稻全程機械化暨機收減損現場會在名山區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舉辦,
聯合收割機、旋耕機等多種機械齊上陣,奏響水稻“豐收曲”,本次現場會集中展現了農業裝備在秋收生產中主力軍作用,為雅安市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市、縣(區)農業農村局領導和業務骨干,名山區部分鄉鎮分管負責人和農業作業服務公司、農機服務組織負責人、周邊群眾等200余人參加了現場會。
活動現場,與會人員參觀糧食生產各環節機具展示,現場觀摩聯合
收割機、旋耕機等作業演示,技術人員對水稻機收減損工作進行了宣傳指導。市、區農機和農技人員現場組織開展機收損失監測。現場會設置了咨詢臺,通過發放《購機補貼辦理告知書》等宣傳資料和接受群眾咨詢的方式,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宣傳,推廣先進適宜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
據悉,名山區糧經現代農業園區水稻種植面積約1000余畝,通過規模化開展水稻機械化作業收割,每畝地可節約成本200元左右,極大地降低了勞務成本。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小軍在活動現場表示,此次現場會充分體現了雅安市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重農抓糧的鮮明導向,是建設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具體舉措,意義重大、內容豐富、重點突出。
會議強調,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和機收減損是當前農機化工作的重點,各級要重點抓。一是要有序備戰“三秋”作業。加強農情數據與農機作業的銜接會商,切實抓好“三秋”機具供給保障、檢修維護、技術培訓、作業調度等,護航“三秋”農業生產。二是要牢固樹立機收減損意識。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機收減損宣傳動員、技術培訓和作業指導,充分發揮農機應急服務隊的作用,抓好災害天氣下的搶收烘干、機具故障排除等工作,努力確保糧食顆粒歸倉。三是要大力推進農機項目工作。縣(區)農業農村局主要領導要親自研究、親自推動,及時研究解決宜機化、提灌站、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培育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新主體,持續推進機具裝備優化升級。四是要筑牢“三秋”農機安全防線。及時對轄區內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旋耕機等作業機械開展全面摸排,組織農機監理人員以農機作業集中鄉鎮為重點開展安全跟蹤檢查,指導農機服務組織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加強安全培訓,安全高效開展“三秋”農機化作業。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