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第02859號(農業水利類252號)提案答復的函摘要
賴明勇、楊洪明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我國應對糧食安全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提高糧食安全科技支撐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強化育種聯合攻關。啟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鼓勵優勢企業與科研院校協同創新,推動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加快突破性重大品種選育。二是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加快農機裝備補短板,支持科研機構和農機制造企業開展關鍵農機裝備研發攻關,持續推動大型、智能、復式、高效、綠色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和示范推廣。同時,依托部、省、市、縣、鄉五級推廣體系,積極開展精量施肥、節氮增效等相關技術試驗示范和指導服務,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三是強化糧食存儲加工技術研究。國家糧食和儲備局部署開展糧食產后收儲保質減損與綠色智慧倉儲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加快建設高標準糧倉。農業農村部指導糧食加工企業改造提升加工工藝與技術裝備,推介稻谷小麥適度加工、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4大類的24個減損增效典型案例,促進加工環節節糧減損。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服務,切實做好農業科技創新有關工作。一是推動品種創新,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體系。二是推進農機化信息化融合和農機農藝融合,不斷拓展智能農機裝備應用空間。三是推進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引導農產品合理、高效加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二、關于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夯實糧食生產安全根基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健全機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加大補貼力度。中央財政安排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穩定農民種糧基本收益。2021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700億元,支持農民應對農資價格上漲。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導向作用,在堅持一般機具補貼額測算比例不超過30%的基礎上,支持引導各省根據農業生產所需,提高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補貼額測算比例。繼續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2023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26元、比去年提高0.02元,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17元、比去年提高0.02元,釋放重農抓糧信號。二是發展社會化服務。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大力發展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全程托管等服務模式,以專業化、規模化服務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取得明顯成效。三是培育鄉土人才。組織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將涉農職業院校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引導農廣校體系與涉農職業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加快構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繼續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從鄉土專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能手中招募特聘農技員。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政策保障、提升建設質量,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田基礎設施短板。2023年支持全國建設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強化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持續優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快建立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讓農民愿意種糧、種好糧。
感謝你們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3年8月25日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