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廣元市昭化區“魚米之鄉”建設項目創新推行“三個三”工作機制,以區內“王家貢米”主產區的王家、磨灘、衛子、柏林溝、清水5鎮18村稻漁示范區為核心,帶動周邊21村,面積共2.06萬余畝(其中:相對集中連片核心區2個,面積1.01萬余畝;帶動周邊非核心區1.05萬余畝)。
一、“三化發展”建基地。一是標準化發展。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稻漁綜合種養生產技術指南》和《四川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指南》要求建設的溝凼式面積達6150畝,新建“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社會化服務中心4個,配套建設育秧育苗、耕、種、防、收、烘干、轉運全產業鏈設施設備;二是機械化發展。在核心示范區配套路網59300米、渠網52060米、提灌站16座、整治山坪塘445口、修復石河堰4處、微水池102口,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6.18萬余畝,先進農機裝備和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90.69%、91.67%;三是品牌化發展。核心示范區全部通過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管理辦發布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通過以漁促稻,推動“王家貢米”先后獲全國稻漁種養優質漁米評比大賽金獎、全國綠色農業十佳糧油地標品牌、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富硒好米、四川好糧油、2022我最喜愛的四川十大類地理標志品牌榜樣等稱譽;有機水稻產品認證面積2500余畝;先后注冊有“山清”、“女皇貢米”、“景思源”、“漁耕稻家”、“漁游稻”、“金帽山”等商標6個,引領“王家貢米”遠銷江浙、廣深、港澳高端稻米市場。
二、“三個支撐”強推動。一是政策支撐。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實施,在省廳安排的1000萬元“魚米之鄉”建設項目資金的基礎上,2022年、2023年分別整合各類財政資金5177.5萬元、4812.83萬元,全面打造“魚米產業興旺、鄉民生活富足、生態環境宜居、文化特色鮮明”的公園式美麗“魚米之鄉”。二是科技支撐。我區主持完成的山區稻漁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成果先后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水產學會范蠡科學技術二等獎、全國稻漁種養模式創新大賽二等獎、廣元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主持制定了《山區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省級地方標準,主持申報的《稻田草魚生態養殖技術規范》經省市場監管局批準立項即將發布;我區稻漁龍頭企業—廣元浩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被廣元市委組織部等10部門批準設立廣元市專家工作站。三是種業支撐。在核心區建成“王家貢米”科研育種基地、現代育種綜合實驗室、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保存庫,組建“王家貢米”研究所,新建標準化水稻集中育秧工廠3個,創建四川省省級水產良種場1個,建成稻田大規格魚種培育池塘2000余畝,實現了水稻良種和水產良種全覆蓋。
三、“三個延伸”促發展。一是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融合發展。在核心示范區建設稻谷烘干中心10家,新建1700平方米“王家貢米”糧油交易中心1處、銷售門店10家,新建年產3000噸以上的“王家貢米”稻漁米精加工廠4個,建成“王家貢米”農業公園、“貢米原鄉”主題公園各1個。二是延伸利益聯結,促進多元發展。創新推行“1+5+N”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核心示范區培育市級糧油龍頭企業1家,農民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省級示范社各1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的聯農帶動作用,核心示范區新型經營主體依托各自的稻漁種養示范基地和稻漁米精加工廠,帶動區內各稻漁示范區面積稻谷收購價達4元/公斤以上,同時通過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農戶比重均達60%以上。三是延伸社會效益,促進高質量發展。重點推廣稻田草魚生態養殖,利用山區豐富的玉米葉、南瓜葉和青草,大幅降低養殖成本,畝均稻田水產品產量達105公斤,水稻畝均產量達514.9公斤,訂單收購價達4元/公斤,畝均稻漁綜合收益超4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5+3”現代農業產業布局,以王家貢米產業示范帶為核心,充分融合“魚米之鄉”內涵,聚集現代生產要素,聚合新型經營主體,聚力“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全產業鏈開發,全面高質量完成“魚米之鄉”項目建設。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