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緊緊圍繞“杭白菊產業強縣”的功能定位,深耕產業提質、強鏈延鏈和融合創新“三個維度”,不斷完善健康種苗、綠色生產、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的杭白菊全產業鏈,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市杭白菊種植面積4.6萬畝,產值4.07億元。桐鄉杭白菊先后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雙認證”,今年,桐鄉石門鎮依托杭白菊產業入選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一、聚焦產業提質,夯實品牌基石
一是優選優良品種。實施省級種子種苗工程,篩選收集朵型大、抗病性強的優秀種質,收集保護早小洋菊、小洋菊等品種6個,完善石門、烏鎮杭白菊種質資源圃。采用杭白菊健康種苗高倍數繁育方法,建立高標準繁育場,構建杭白菊集約化育苗體系。2022年,建立優質種源保護基地650畝,繁育健康種苗超500萬株,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二是集成高效技術。探索綠色高效技術集成應用,通過“脫毒苗-扦插繁育-主干型”培育生長方式,統籌肥水同灌、地膜覆蓋、綠色防控等技術,提高菊花產出率、降低致病率。深化農藝農機融合,推廣熱氣流干燥新工藝,干花色香味還原度達90%以上。深入實施杭白菊“一品一策”行動,全市建成綠色示范精品基地8228畝。
三是加強數字賦能。以“一中心五工程”為基礎,通過建立環境、地塊、采集農戶大數據庫,將數字深植杭白菊生產-加工-監管全產業鏈條,從而實現精準自動施肥、質量全程追溯和一鍵系統監管。以桐鄉緣緣食用花卉專業合作社為例,共安裝E生態墑情
傳感器、智能化水肥一體管理、節水灌溉等設備40套,節省人工成本30%,水肥利用率提高20%。
二、聚焦強鏈延鏈,提升品牌能級
一是堅持龍頭帶動。做大做強杭白菊龍頭企業,采取“龍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為農戶提供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的一條龍服務,搭建采購-銷售橋梁,與小農戶形成“收、加、銷”一體化利益聯結機制。目前擁有杭白菊省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1家,桐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桐鄉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全年收購周邊杭白菊1500噸,實現產值6263萬元,輻射周邊基地1.2萬畝。
二是堅持平臺發展。構建以鳳鳴、梧桐街道為主生產區,農業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加工區,石門鎮為文創觀光帶的“兩區一核一帶”杭白菊特色產業集群區,推進杭白菊產業向精深加工產品研發、文化旅游延伸,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目前,全市杭白菊加工企業5家,開發“菊絲明”系列化妝品、怡寶“菊花茶”飲料、平仄菊花茶等產品20余種,提升杭白菊附加產值36%。
三是堅持品牌認證。大力倡導品質立牌、匠心護牌的企業精神,打造“1+3+N”杭白菊品牌矩陣(一個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個省級品牌、多個知名品牌),依托龍頭企業、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共享茶博會、農展會、菊花節品牌溢出效應,“浙江桐鄉杭白菊栽培系統”入選浙江省首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單。目前,全市擁有杭白菊浙江省著名商標6個、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3個、綠色食品11個,全產業鏈品牌價值超10億元,
三、聚焦融合創新,實現共富增收
一是強化政策兜底。加大杭白菊產業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出臺農業農村現代化“26條”,其中杭白菊發展保護補貼同比翻番,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創新實行“一險一方案”,全面實施杭白菊氣象指數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險,提升杭白菊生產抗風險能力。2022年,全市享受保護面積2495畝,發放資源保護補助資金共111萬元,杭白菊保險參保面積達4764.28畝,菊農共獲賠121.5萬元。
二是產業融合促發展。擴大杭白菊線上市場占有率,推廣沉浸式營銷、線上批發、社區團購等模式,拓寬銷售增收渠道。發揮東西部協同發展平臺作用,創新東菊西種協作模式,實現桐鄉杭白菊“走出去”,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共同富裕。依托電商平臺,杭白菊線上銷售收入超4000萬元;黑水縣杭白菊種植加工帶動周邊農戶就業3000余人次。
三是催化共同富裕。推行杭白菊訂單抱團、一卡投售、質量激勵模式,破解單打獨斗效益低、銷售途徑不暢通等難題。打造果菊飄香子愷路精品路線,整合盤活農村文化資源,杭白菊茶飲、豐家八碗等“杭白菊+餐飲”模式推陳出新,農旅融合助力農戶增收。2022年實際收購訂單農戶1628戶,戶均增收680余元;石門 杭白菊文化保護區農家樂主體30余戶,戶均增收8000余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