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中糧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錨定“三個明顯成效”總體目標,堅定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扎實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優勢持續彰顯。中糧集團堅決貫徹落實“兩個一以貫之”,結合自身作為全球布局國際糧商的個性特征,把黨的領導有機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確保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得到貫徹落實,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更加突出。建強建優董事會,通過制度性建設保障董事會對企業重大問題決策權的有效落實,健全子企業董事會“1+9”制度體系,全面規范子企業董事會運行和董事選配、考核評價、履職支撐等,為高質量推進董事會建設提供規范指導與制度依據,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主體作用更加明確。2022年,中糧集團成功入選國資委“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顯著增強。中糧集團全力以赴做強做優做大農糧主業,持續優化資源配置,一批重要項目建成投產,糧油糖肉新增加工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在國內國際糧油倉儲、物流、加工等環節的戰略性布局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持續提升。持續完善海外布局,加強對全球核心糧食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戰略資源的掌控,海外經營規模超過1億噸,進口規模占全國30%,海外糧源掌控體系初步形成,2022年成功競標巴西桑托斯港STS11碼頭特許經營權,升級改造后年中轉能力將從350萬噸提高至1400—1700萬噸,對我國鞏固海外糧油產業鏈供應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實現從“走出去”到“站得穩”的新跨越。
市場化經營機制全面深化。中糧集團全面推進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與2000多名經理層人員簽訂三年任期目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明確責權利,真正樹立起“有為才有位”的鮮明導向。探索實施具有中糧特色的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制,2019年開始在10家專業化公司建立三年任期激勵約束機制,通過“高目標、強激勵、硬約束”,6家達成三年凈利潤挑戰值,助力集團提前一年實現200億元挑戰目標。2022年將范圍擴大至13家專業化公司。在成功破解干部人才隊伍“下、降、出”難題的“7+1”制度體系基礎上,制定干部人才隊伍建設“1+8”文件,進一步激發“上、留、進”活力,是具有中糧特色管理實踐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中糧集團加強頂層設計,成立集團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統籌領導集團科技工作,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為核心研發平臺,以各專業化公司為創新主體,構建“集團—專業化公司—工廠利潤點”三級創新體系,夯實研發創新基礎。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聚焦生命健康、微生物研究等“卡脖子”關鍵領域,精準靶向遴選和引進優秀高層次科技人才,拓寬科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健全管理序列和研發序列相結合的職級發展體系,提升科研人員業務能力,實現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
雙百科改專項工程創佳績。中糧集團堅持高目標引領、高站位謀劃、高效率推進,指導試點企業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市場化改革、探索中長期激勵、激發科技創新動能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在國資委2022年度雙百科改專項考核中,雙百企業中糧酒業獲評“標桿”、大悅城控股獲評“優秀”,科改企業中糧科工獲評“良好”。抓住擴圍契機,中糧會展和崇左糖業成功入圍雙百、科改企業,打造更多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
站在新的起點,中糧集團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鞏固深化三年行動已有成果基礎上,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蹄疾步穩深化國企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糧商,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