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衛市樹牢樹強“大抓實體,大興產業”工作理念,堅持農業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路子,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以農業產業化引領產業振興,著力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一是實施“一項工程”,激發發展活力。啟動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即打造一批以鄉鎮為中心的萬頭萬畝標準化種養基地、以行政村為中心的千頭千畝標準化種養基地、以特色產業為主導的百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建好建強22個萬畝(頭)、29個千畝(頭)標準化種養基地,13個萬畝(頭)、10個千畝(頭)示范鄉鎮,20個千頭肉牛標準化養殖示范村、10個萬只肉羊標準化養殖示范村,培大培優10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打造形成集生產、繁育、營銷、生態、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農業全產業鏈。
二是著力“兩個引進”,提升帶動能力。著力引進資本,依托海原肉牛標準化養殖示范縣項目建設,加快肉牛“出戶入園”項目建設,招商合作建設海潤屠宰全產能生產項目,著力提升海潤、夏華肉牛屠宰場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打造沿清水河流域百億級肉牛(羊)產業帶。積極推動光明乳業中衛乳品加工廠日加工鮮奶1500噸項目、蒙牛年產10萬噸奶粉加工項目落地,在“招大商、引強企”上實現突破。著力引進智力,深化院企合作,采取“企業+創新平臺+科研人員+項目”模式,加強基礎研究、高端產品研發,深度挖掘枸杞藥食同源價值。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教科研單位的交流協作,加快優良品種選用、健康養殖、秸稈綜合利用等先進技術集成配套與示范推廣。
三是做好“三篇文章”,建強經營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帶動融合發展工程,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著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務型和基地型等各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大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立足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鼓勵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帶貨,打造一批鄉村田園綜合體、商貿流通中心、民宿等新業態。做大富民強鎮產業,通過土地入股、合作經營、訂單收購等方式,把農民“粘”在產業鏈上,提高農民經營性收益。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鄉村人才培訓計劃,通過地方與高校協同開發周期性培訓課程,加快對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干部、鄉土人才等現有各類人才培育,分級分類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和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
四是發展“四大加工”,補齊鏈條短板。大力發展枸杞加工。培優扶強龍頭企業,拓展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延長產業鏈。積極構建“50%干果+50%深加工(20%鮮果直銷+30%鮮果榨汁)”產加模式,不斷提高加工轉化率,全力打造枸杞產品加工轉化創新高地。大力發展畜禽加工。推進海原華潤集團6萬頭精深加工項目達產達效、海原永盛屠宰加工產能提升項目建成投產,加速寧夏夏華廣州牛肉分割加工中心建設。引導龍頭企業與養殖場、合作社、養殖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規模養殖+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綜合服務”一體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牛奶加工。規劃建設中衛市麥垛山20萬頭現代奶牛養殖園區,深入開展招商活動,引進有意向企業實地考察、投資建場。支持新希望參股的天佑集團黃河乳業擴容提質,提升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能力。大力發展預制菜加工。組織加工園區、預制菜企業到廣東、山東、江蘇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支持中寧新水等農產品加工園區改造升級,充分發揮枸杞、牛奶、肉牛(羊)、蔬菜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開發預制菜“一桌宴”,推出一批具有中衛地域特色的預制菜產品。
我要評論